第三條工會參與勞動爭議的解決,應當遵循下列原則:(一)根據事實和法律,及時、公正地解決勞動爭議;(2) 各方在適用法律方面一律平等;(3) 預防為主、基層為主、調解為主;(4) 尊重當事人申請仲裁和訴訟的權利;(5) 第四條工會依法參加勞動爭議的協商、調解和仲裁。職工因侵犯勞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工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協助。
第五條參加勞動爭議調解、仲裁的工會代表應當遵紀守法,公正廉潔,不得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第二章參與勞動爭議協商第六條勞動爭議協商是指勞動爭議當事人之間就協調勞動關系、解決勞動爭議進行的協商,第八條發現勞動爭議的,工會應當積極參加協商,及時解決矛盾。
第九條勞動爭議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第十條勞動爭議雙方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工會應當督促其自覺履行,第十一條工會應當督促、幫助用人單位依法成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雇員、雇主和工會的代表組成。職工代表和工會代表的人數不得少于調解委員會成員總數的三分之二;女職工人數較多的單位,調解委員會成員中應當有女職工代表。工會代表擔任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主持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工作。第十二條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的職責:(一)決定是否受理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不能受理的調解申請調解成員的任命;(3) 及時指定調解人調解簡單的勞動爭議;(4) 主持調解委員會會議,決定調解方案;(5) 召開有調解成員和勞動爭議雙方參加的調解會議,依法主持調解工作。
第十三條工會代表擔任勞動爭議調解員的職責:(一)依法調解本單位的勞動爭議;(2) 確保當事人實現自愿調解、申請回避、申請仲裁的權利;(3) 調解應當自爭議發生之日起30日內結束。逾期不成的,視為調解不成,并告知當事人可以申請仲裁;(4) 督促勞動爭議雙方履行調解協議;(5) 及時整理、歸檔調解文件和檔案;(6) 第十四條工會應當做好勞動爭議調解員和勞動爭議調解員的培訓工作,提高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法律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十五條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離本單位或者需要調整時,原遴選單位或者組織應當在30日內依法選派人員補選。調任或者調整調解成員過半數的,應當按照規定的程序重新組建。
第十六條上級工會應當指導下級工會的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第十七條工會可以在城鎮和鄉鎮企業集中地設立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指導委員會。自治區勞動爭議調解指導委員會可以邀請勞動行政部門代表和有關人員參加。地區勞動爭議調解指導委員會名單報當地上級總工會和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備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投靠哪些親屬可以落戶
2020-11-28假釋考驗期多久
2020-11-20拖欠貨款的訴訟時效從何時開始計算
2021-02-23什么是同居協議,同居協議有效嗎
2020-12-14做交通虛假鑒定的后果
2021-01-27工傷賠償與交通賠償有抵觸嗎
2021-02-26工會法人未變更前勞動關系是否有效
2021-03-17外聘員工發生工傷單位怎么處理
2021-02-17股權出質可以辦理股東變更嗎
2021-03-19訂立勞動合同有哪些程序
2020-12-17待崗要待多久解除合同
2020-11-23工程勞務分包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29勞務公司將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1-01-13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如何確定管轄
2021-01-21旅行者登車前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1-03-14抵押權人船舶利益保險條款的承保風險及除外
2020-12-09保險利益與投保有什么關系嗎?
2021-01-12只要一出事故保險公司的免賠率就是20%嗎
2021-03-04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包括哪些人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