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索賠依據方面。《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條例》第十七條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給予的補償征收包括:(1)對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2)對房屋征收造成的拆遷和臨時安置的補償;(3) 房屋征收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條例》規定了房屋拆遷造成的搬遷費、停產停業損失、室內裝修費等補償費用的歸屬,屬于業主。也就是說,房屋出租后征收房屋所產生的補償費原則上應當歸房屋所有人所有,但房屋所有人和承租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法律沒有給予承租人直接的民事索賠依據。承租人與出租人(出租人)在租賃合同中對上述賠償沒有約定,經協商不能達成協議的,承租人應當要求解除租賃合同,賠償損失,這是另一種法律關系。第二,就生產經營損失賠償的實質而言。《重慶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辦法(暫行)》第六條規定,被征收人選擇產權交換的,應當支付停產停業損失補償金每月按房屋評估價值的5‰,停產停業按實際過渡期計算。停產停業損失的計算方法實質上是房屋所有權人因房屋拆遷而發生產權變動的房屋交付期間停產停業的損失。它們是:如果原來的非住宅樓是自己經營的,那就是生產經營的損失;如果原來的非住宅樓是出租的,那就是租金的損失。在重慶,房地產投資的月租金標準約為房屋價值的5‰。從這個意義上說,損失的實質是房屋所有人的損失,而承租人參與分配損失補償金缺乏法律合法性。三是法律關系方面。房屋拆遷補償關系和租賃合同關系是兩種法律關系,不能混淆。《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頒布后,拆遷人只與房屋產權人簽訂補償安置協議,不再直接與房屋承租人簽訂補償安置協議,因出租房屋被國家征收,房屋承租人與拆遷人不再具有直接法律關系。國家對房屋的征收只是租賃合同終止的理由,征收補償方案的對象是房屋所有人而不是承租人。賠償方案不一定成為計算承租人因租賃合同終止而遭受損失的依據。承租人提出的損失賠償請求,應當以雙方簽訂的租賃合同為依據。根據租賃合同及相關法律規定,應當根據承租人提交的相關證據,確定是否存在停產停業損失費及其數額。
以上是相關答案。一般情況下,工廠的日常開支比較大。如果工廠停產停業,就會有損失。此時的損失應當交給承租人,但承租人需要提交相關證據,以確定是否存在因生產經營造成的損失。如果您有其他法律問題,可以向律師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治安處罰追訴的時效是多久
2021-02-02彩禮糾紛該如何處理
2021-03-18知識產權類似產品如何界定
2021-03-03直系親屬贈予房屋要交契稅嗎
2020-12-10婚內懷別人孩子犯法嗎
2021-01-30父親自己寫的子女分割財產有效嗎
2020-12-23治安案件人跑了怎么辦
2020-12-03買房購房合同霸王條款有哪些情況可以維權
2020-11-20如果房產被抵押房產證有顯示嗎
2021-02-21住改非后,拆遷是按住房補,還是按商鋪補
2021-01-16如何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4競業限制合同里面沒有寫時間有沒有效
2021-03-03勞動關系解除后用人單位須在15日內辦理檔案轉移手續
2021-02-28合同爭議是否應該先仲裁再訴訟
2020-11-24養老概念股一覽有哪些
2021-01-23關于投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風險提示的公告
2020-12-18快處快賠理賠五大流程是什么
2021-01-21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5公證保險賠償索賠注意事項
2021-01-02公眾責任險稅前扣除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