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現行法律,非國有企業法人無力清償債務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國有企業法人無力清償債務的,未經上級主管部門同意,不得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部門。根據我國現行法律,非國有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債務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國有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債務的,可以申請破產,未經上級主管部門同意,不得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可見,目前國有企業的債務人并不具備獨立破產申請人的地位。然而,從世界各國的破產立法來看,對破產申請人的這種附加限制卻沒有規定,這是我國破產法中的一個獨特現象。首先,我國國有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是經濟管理的職能部門,是國有資產的具體代表。鑒于企業只有資產經營權而沒有所有權,企業主管部門有必要通過控制和監督最終決定企業的生存,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可以根據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采取措施幫助企業恢復的可能性,從宏觀角度考慮企業破產問題。這樣,更有利于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第三,將上級主管企業的部門置于企業破產決策者的位置,有利于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調整措施,全面保持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防止企業逃避法律制裁和利用破產手段逃避債務。事實上,這種以國有企業債務人為破產申請人的附加限制條件,具有強烈的計劃經濟色彩。隨著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政府部門職能發生了變化,企業法人獨立性日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仍然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顯然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和破產制度的本質特征。其弊端在于:一是不利于政企分開,不利于政府部門干預企業經營;二是不利于企業加強自身管理。當企業無力清償債務時,由于沒有申請破產的義務,在法律上沒有破產的壓力,因此可能會疏忽企業的經營管理,損害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三是可能使企業不能履行對債權人的義務。國有企業破產,由上級機關批準。無論是否同意申請破產,都可能造成債權人損失的進一步擴大。那么該由誰來承擔責任呢?完全由企業承擔,這是不合理的,由上級承擔,沒有法律依據。因此,我國新破產法應確立國有企業的獨立破產申請人地位,排除政府部門對破產申請的真正干預。對于國家認為不應當宣告破產的公有制企業和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系的企業,可以通過破產障礙來防止企業破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如何尋求知識產權的司法救濟
2021-02-28行政案件鑒定告知時限是多久
2021-02-07<交通事故篇> 發生交通事故,賠償責任如何承擔?
2020-11-29離婚之后對于共同財產如何分割,離婚財產分割最新規定
2021-02-05二審終審判決生效一審法院執行嗎
2021-02-05需要哪些材料申請已登記的地役權
2020-11-15土地確權后還能建房嗎
2020-12-17買賣拆遷安置房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6勞務合同適用什么法律
2020-12-11企業與什么樣的人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17勞務派遣是否計算賠償年限
2021-01-202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2-21對每一危險單位的風險管理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10人身保險受益人享有什么權利嗎
2020-12-17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存在的問題及難點
2021-02-01完善保險合同告知義務制度的思考
2021-01-22為籌保險款母親跳樓救子可行嗎
2021-01-08保險公司提出開業申請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9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07分析旅行社責任保險案例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