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征用林木的補償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土地管理法》,對被征用的土地,在簽訂征地協議前種植的苗木、附著物,也應當酌情給予補償。但在征地方案協商簽訂后,對種植的苗木和修建的地上附著物不予補償。被征收土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在實踐中,可按以下方法實施:
因征地建設破壞征地前的苗木的,由用地單位按一季田間作物產量和產值計算補償。具體補償標準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對剛剛播種的作物,按一季產值的三分之一補償生產成本;對正在生長的作物,按一季產值補償最高生產成本;對可以收獲的作物,不補償成本;對正在生長的作物,按一季產值補償最高生產成本不能收割的,按一季補償;生長多年的經濟林木,盡量移栽,由用地單位支付移栽費。必須減少的,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實際價值給予補償。對用材林,林權人應當自行采伐,用地單位只支付采伐工時費,不予補償。被征地單位征收補償費后,按照下列方式處理:。土地補償費、依法應當向集體支付的安置補助費、集體所在地青苗、附著物補償費,由被征地單位管理和使用。
2。苗木、附著物的補償費屬于苗木、附著物所有人。三。安置補助的歸屬和使用:(一)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的,應當交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二)被其他單位安置的,應當向安置單位支付安置費。(3)不需要統一安置的,經被安置人同意,支付給被安置人或者用于支付被安置人的保險費用。
集體所有補償費用的收入分配方法:
1。在當地金融機構設立專門賬戶。
2。使用是公開的,由村民監督。
3。分配辦法經半數以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批準,報鄉政府備案。三是賠償糾紛。一是賠償標準爭議由縣級以上政府協調解決。協調不成的,由批準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定。
2。補償費用分配糾紛的性質是民事糾紛,當事人是村委會或農村集體經濟和村民,當事人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解決。征地信息公開糾紛屬于行政糾紛,可以通過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
國家林木征地補償標準是有關國家機關在了解我國現行法律規范的基礎上,制定的一項適合我國現階段的法律規范。由此可知,土地征收實施后,需要一次性支付經濟補償金,否則民事主體可以請求司法救濟。如有任何其他問題或建議,請登入律霸諮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正確適用財產保全措施
2021-02-08注冊商標續展是什么意思
2021-03-03限期拆除是行政處罰嗎
2020-11-08行政處罰超過多長時間不再罰
2020-12-17怎么區分夫妻共同債務與夫妻個人債務
2021-03-20監護人有權利不讓爺爺奶奶看孩子嗎
2020-12-15小額民事訴訟可以不開庭直接判決嗎?
2020-12-04交通肇事責任認定多久出來
2020-11-25交通事故認定書可以作為交通事故糾紛證據使用嗎
2021-02-13協議離婚要求賠償的前提有什么
2021-02-01工傷賠償程序該怎么走?
2021-01-24宣傳單是否屬于要約邀請
2020-11-27擔保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形
2021-01-26購房合同備案流程是什么,購房合同備案有什么好處
2021-02-07學生周六溺水身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0住房公積金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6追討勞動合同違約金有時間期限嗎
2021-01-08人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
2020-12-27向壽險公司索賠時注意什么
2020-12-15保險合同中的霸王條款有哪些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