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徐某系橫峰縣紅橋墾區白沙嶺農場三隊村民。1994年,他與該縣戶籍居民鄭某結婚,并生下一子。按照國家政策,婚后,徐某和兒子的戶籍沒能遷到縣城,縣城是徐某父親為首的家庭成員。戶籍在原籍地。橫峰縣紅橋墾區白沙嶺農場三隊要求徐某和兒子按規定繳納所有稅款。徐交了他和兒子按照規定應該交的稅。橫峰縣“一江兩岸”工程征用了被告的部分土地,并補償了征地補償費。被告向村民支付了每人1480元的土地征用補償款,用于復制,但沒有支付給原告及其兒子。原告多次按村民待遇要求被告賠償征地款,但未能如愿,遂向法院提起上訴。橫峰縣人民法院認為,原告徐某及其兒子為被告村民,繳納了相關稅費,履行了義務,應享有與其他村民同等的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五條和《國家建設征地條例》第十一條的規定,判決被告賠償原告及其子1480元征地補償金。法官說:這個案子是關于“已婚婦女”的權利的。現實生活中,“已婚婦女”的經濟或政治權利受到限制或被剝奪,不能享受到土地補償、安置補助、地上附屬品補償、青苗補償等村民的平等待遇,這些都應由國家依法給予。正確處理此類案件,涉及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確認、村民自治的合法性和權利義務的對等。戶籍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取得戶籍的基本依據。就我國目前的戶籍改革和放開而言,戶籍是權利和身份認同的重要標志。當然,要把握兩個原則: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生產。生活是基本原則;承擔村民義務是農村集體組織的原則。原告戶籍仍在被告辦事處,各項職責均以被告村民身份履行,具備被告村民的全部條件。在村民意思自治問題上,一些地方以此為原點,剝奪相關人員對村民的待遇。根據我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村集體是一個自治組織,有權決定各種補償費的分配方案。村民自治是村集體依法享有的對村務的自主管理權,應當依法實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條規定,村民自治憲法、村規民約、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討論決定的事項,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相抵觸,不得侵犯村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也就是說,人民法院在審查分配方案時,不僅要審查程序的合法性,還要審查內容的合法性。還應當指出,權利義務一致原則也是處理“已婚婦女”相關案件的重要原則,因為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當民事主體之間存在利益沖突時,應以權利義務是否平等來平衡雙方的利益。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是否為之前債務承擔責任
2021-03-16留置權與抵銷權有什么區別
2021-03-11環境污染打工者有罪嗎
2021-01-25放棄行政復議后能再行政復議嗎
2020-12-17撤銷婚姻有期限嗎
2021-02-28金融消費的定義,什么是金融消費者
2021-02-18交強險在哪些情況下不理賠
2020-12-29交通違規被拍照怎么處理
2020-11-08電梯房地下停車位收費合理嗎
2021-02-01公證處公證保全時要拍視頻嗎
2021-03-18合同債權作為質押標的一般有哪些條件
2021-02-01房屋中介騙人有哪些手法
2021-01-30房地產評估的原則
2020-11-30勞務合同和務工證明有什么區別
2020-12-26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與人壽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12保險公司是否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得賠償主體
2021-03-03保險未盡說明義務 事故后應理賠
2021-03-15不如實告知不賠 保險理賠可拒賠
2021-01-07土地轉讓合同書怎么寫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