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轉讓后,原承包人退出承包關系,受讓人與發包人形成新的承包關系,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利主體發生變化,受讓人成為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土地被征收后,受讓人有權獲得相應的土地補償。土地補償費是指國家征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補償。土地被征收后,不僅要補償土地所有人,還要補償用益物權人,即土地承包經營權所有人。《物權法》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承包地被征收的,承包地經營權人有權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取得相應的補償。”,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獲得相應的土地補償。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轉讓后,原承包人退出承包關系,受讓人與發包人形成新的承包關系,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利主體發生變化,而受讓人成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新所有人,并有權享受這部分土地補償。征地補償費是多少?
1。土地補償費:土地使用單位因征地造成的經濟損失,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的一種經濟補償。
2。青苗補償:因征地損害,由土地利用單位向在被征收土地上種植青苗的單位和個人支付的補償。三。查封補償費:指土地使用單位因被征用土地的損毀而對被征用的房屋等設施進行查封,向業主支付的一種補償費。
4。安置補助:土地使用者對因征地而產生的剩余勞動力給予的補償。征地補償費如何計算?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對征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確保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期生活得到保障。
土地征收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農村村民房屋、其他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償費,為被征收農民安排社會保障費。農用地征收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綜合地價確定。區綜合地價的制定,應當綜合考慮原土地利用、土地資源狀況、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需、人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每三年至少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農用地以外的土地、附著物、苗木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先改善生活條件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的意愿,通過重新整理宅基地、提供安置房或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補償因征收而引起的搬遷和臨時安置費用,以保障農村村民的居住權和合法財產權及住房權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于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和其他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土地被征收后,受讓人有權獲得相應的土地補償費。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歡迎您向律師咨詢律師網. 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單方口供算證據嗎
2021-02-19網上怎么向勞動局投訴
2021-03-14什么是網簽,網簽有什么好處
2021-01-21拆遷款支票拿到怎么給錢
2021-02-20違法行為人居住地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13婚姻法解釋二
2020-11-20立遺囑有五大形式五項內容
2020-12-11拆遷的房子法院可以強制拍賣嗎
2021-02-08仲裁協議的形式有哪些
2021-02-17房產解押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10按天計算報酬是否是勞動關系
2020-12-23勞動關系轉移申請書
2020-11-18休了半年產假的怎么算離職補償金
2020-12-31又一座僅供瞻仰的神龕——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解讀
2020-11-20對于產品責任及產品責任法你了解多少
2021-03-25父母可以給成年子女購買死亡險嗎
2021-01-10人身保險受益人需要承擔義務嗎
2021-02-25保險合同效力的變更
2021-01-17人身保險合同中的受益人如何變更
2021-01-27三責險賠誤工費嗎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