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的有關規定,應當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耕地征收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苗木補償費。被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是土地使用單位對因征地造成的經濟損失依法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的經濟補償。土地補償費為征用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是土地使用者對因征地而產生的剩余勞動力給予的補償。安置補助費按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安置的農業人口數量,按照被征收耕地數量除以被征收單位征地前人均占用耕地數量計算。每一被安置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標準為征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6倍。但被征收耕地每公頃最高安置補助不得超過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土地補償費和征用其他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由各省規定,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標準執行。其中,確定征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土地補償和安置補助補償標準):根據當地統計部門核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物價部門核定的單價。附著補償費,是指土地使用單位因征用土地造成房屋等設施損毀而對被征用土地的附著,向土地所有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青苗補償是指土地利用單位因征地損害,向在被征收土地上種植青苗的單位和個人支付的補償。被征收土地上附著物、苗木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征用城郊菜地的,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增菜地開發建設資金。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不能維持被安置農民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自治區、直轄市。原規定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費總額不得超過被征收土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已刪除。因此,上述規定更為詳細。簡單地說,土地征用是永久性的。補償分為三項:青苗補償、勞動補償和土地補償。青苗按政策發放給農民,勞動補償按政策發放給農民,土地補償按政策發放給集體經濟組織(村委會、鄉政府等)。然而,鄉鎮和村莊是由農民組成的。因此,一些地區也受到影響,他們開始向農民支付一部分錢。
由于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征地的具體補償標準也不同,一般在3萬元/畝到4萬元/畝到10萬元/畝以上。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2020工傷認定流程規定有哪些
2021-01-27自訴案件決定撤訴,法院會怎樣辦理?
2020-11-25農村的房子國家怎么征收
2021-03-15外國人出入境證件簽證收費項目標準是什么
2021-02-17有房貸的房子能進行反擔保嗎
2021-01-15被煙花爆竹炸傷怎么賠償
2021-02-08怎么可以讓另一方沒有探視權
2020-12-14個人賬戶存公款犯法嗎
2020-12-10防二次出軌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1繼承開始前繼承人死亡怎么辦
2020-11-11廠里集資房什么意思
2020-12-20離婚房產評估過程
2020-11-25飛機行李延誤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1人身保險投保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22新《保險法》體現三大亮點
2020-12-16保險公司可以隨意停售在售短期健康險嗎
2021-03-07存款保險費率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21-03-08訴訟費是保險當事人的直接財產損失
2021-02-09哪些需購買保險需要加費及哪類人不能投保
2020-11-09保險的作用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