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體現三大亮點
新《保險法》體現了保險消費者三大亮點:一是新《保險法》第16條的告知義務與合同效力;二是新《保險法》第17條、第19條免責條款的說明與無效;三是新《保險法》第39條、第42條進一步明確了受益權。
對于新《保險法》第16條,還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正確對待壽險合同的“不可抗辯條款”。比如,合同解除權除斥期間的不可抗辯原則;重大過失未履行告知義務,對保險事故發生有嚴重影響的;保險人訂立合同時已經知道投保人未如實告知的,不得解除合同(如何認定“已經知道”)。
對于新《保險法》第17條、第19條,還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合理界定免責條款的范疇、準確把握保險人明確說明的尺度和準確把握“條款無效”的定性。比如,被保險人因職業變更、風險程度增加而導致人身傷害,且事先未及時通知保險人,保險人拒絕承擔責任的免責規定是否有效?投保非保證續保的健康保險合同,因身體狀況發生變化而需要調整費率的,是否構成“加重投保人、被保險人責任”而無效?死亡保險金按指定受益人給付(非財產法定繼承人)的,是否構成“排除依法享有的權利”而給付無效?投資型產品費用的計算是否合理?
有關受益人和受益權須進一步思考。比如,法定受益人的概念;指定有多個受益人,其中一個先于被保險人死亡,保險金如何分配?指定有多個受益人,其中一個故意謀害被保險人而喪失受益權,合同是否需要履行,保險金如何分配?受益人變更是否應有法定程序(特別對夫妻共有財產的保護,是否應設立不可撤銷受益人條款),是否須書面通知保險人方能生效?被保險人在遺囑中指定或變更受益人是否有效?
新《保險法》第32條規定中關于“真實年齡不符合合同約定的年齡限制的”,現實中包含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真實年齡未達到保單最低年齡要求;另一種情況是真實年齡超過保單最高年齡限制。
對于第一種情況,兩年內,保險人知道后也可以選擇不解除保險合同,而是與投保人協商將合同推遲到約定年齡范圍時生效,已繳保費也可協商解決。第二種情況在實務中更常見,也更為棘手。超過年齡限制,篡改年齡使被保險人達到投保要求,發生保險事故時據合同成立時已超過兩年的時間限制、保險人是喪失解除權應給付保險金,還是以欺詐(構成“虛構保險標的”)為由而拒賠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黨內處分有什么種類及期限
2021-01-16住院寫自費能報銷嗎
2021-03-02抵觸申請對專利新穎性的影響是什么,有哪些構成要件
2020-12-28離婚協議的內容有哪些?離婚協議怎么寫
2021-01-31合同債務有哪些類型
2021-02-14怎么保護商業秘密
2021-03-14解除勞動合同之后多久生效
2020-12-17被公司開除依據勞動法怎么賠償的
2021-01-20人事糾紛屬勞動糾紛嗎
2021-02-06運輸保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020-12-18什么是建筑工程保險
2021-01-16保險合同轉讓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0-11-22對方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3-20保險法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1-03-03保險合同簽定后能換被保險人嗎
2020-11-18保險經紀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02有土地出讓金的房子房價高嗎
2021-03-25土地承包應當進行哪些程序
2020-11-17拆遷補償合同是否有時效限制
2021-01-09上市公司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