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體現三大亮點
新《保險法》體現了保險消費者三大亮點:一是新《保險法》第16條的告知義務與合同效力;二是新《保險法》第17條、第19條免責條款的說明與無效;三是新《保險法》第39條、第42條進一步明確了受益權。
對于新《保險法》第16條,還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正確對待壽險合同的“不可抗辯條款”。比如,合同解除權除斥期間的不可抗辯原則;重大過失未履行告知義務,對保險事故發生有嚴重影響的;保險人訂立合同時已經知道投保人未如實告知的,不得解除合同(如何認定“已經知道”)。
對于新《保險法》第17條、第19條,還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合理界定免責條款的范疇、準確把握保險人明確說明的尺度和準確把握“條款無效”的定性。比如,被保險人因職業變更、風險程度增加而導致人身傷害,且事先未及時通知保險人,保險人拒絕承擔責任的免責規定是否有效?投保非保證續保的健康保險合同,因身體狀況發生變化而需要調整費率的,是否構成“加重投保人、被保險人責任”而無效?死亡保險金按指定受益人給付(非財產法定繼承人)的,是否構成“排除依法享有的權利”而給付無效?投資型產品費用的計算是否合理?
有關受益人和受益權須進一步思考。比如,法定受益人的概念;指定有多個受益人,其中一個先于被保險人死亡,保險金如何分配?指定有多個受益人,其中一個故意謀害被保險人而喪失受益權,合同是否需要履行,保險金如何分配?受益人變更是否應有法定程序(特別對夫妻共有財產的保護,是否應設立不可撤銷受益人條款),是否須書面通知保險人方能生效?被保險人在遺囑中指定或變更受益人是否有效?
新《保險法》第32條規定中關于“真實年齡不符合合同約定的年齡限制的”,現實中包含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真實年齡未達到保單最低年齡要求;另一種情況是真實年齡超過保單最高年齡限制。
對于第一種情況,兩年內,保險人知道后也可以選擇不解除保險合同,而是與投保人協商將合同推遲到約定年齡范圍時生效,已繳保費也可協商解決。第二種情況在實務中更常見,也更為棘手。超過年齡限制,篡改年齡使被保險人達到投保要求,發生保險事故時據合同成立時已超過兩年的時間限制、保險人是喪失解除權應給付保險金,還是以欺詐(構成“虛構保險標的”)為由而拒賠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非法行醫的概念
2021-03-12以劃撥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與他人合作建房是否有效
2020-11-16個人將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如何處理
2021-02-03擔保人要對私下約定的利息負擔保責任嗎
2021-02-05破產和解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1探望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7雇傭運輸毒品從犯會怎么判
2021-02-16查封、扣押期限的規定
2020-11-15企業承包經營合同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7私自改造租的房屋算違法嗎
2021-02-07勞動合同糾紛起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2如何約定競業限制條款才合法?
2021-01-09勞動局怎么認定行為是勞務派遣
2021-01-11保險條款和費率的審批與備案
2021-03-10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購買壽險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18保險人過錯導致合同無效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25人身保險合同
2021-03-08開車撞樹上保險怎么賠
2020-12-01如何在保險公司辦理理賠手續
2020-11-17保險公司的訴訟主體是什么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