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侵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合法權益屬于侵權行為,侵權人應根據侵權情況承擔停止侵權、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的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七條用人單位應當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等民事責任,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賠償損失:(一)妨礙承包人依法享有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二)違反本法規定收回、調整承包土地的;(三)強迫、阻礙承包人交換、轉讓或者轉讓土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4)以少數服從多數為借口,強迫承包人放棄或者變更土地承包經營權;(5)按“定額用地”和“責任用地”劃分,收回承包土地進行招標承包;(4)(六)收回承包土地抵債;(七)依法剝奪和侵犯婦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八)其他侵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有學者認為,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視為繼承人的遺產,不存在繼承問題。主要原因是:(1)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對象是農用地,其所有權屬于國家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人對耕地沒有所有權,耕地也不是承包人的私有財產,因此不存在繼承問題。
(2)合同關系不能繼承。在農村土地承包合同中,發包人與承包人之間存在一種合同關系,由于一方當事人(如承包人)死亡而終止,根本不存在繼承關系。土地承包權是一種以合同為基礎的經營權,是一種非財產性權利,不屬于財產繼承的范圍,不能繼承。
(4)絕大多數土地承包經營權以家庭名義進行,承包經營權由家庭成員共同享有。家庭中個別成員(多為老人)死亡,其他家庭成員應繼續履行合同條款;用人單位還必須按照合同履行相關義務。發包人毀約的,承包人可以通過訴訟保護自己的權益,維護合同關系的穩定。其他學者認為:農地具有很強的社會保障功能。目前,農村人多地少。為解決失地人口的土地問題,緩解人地矛盾,體現社會公平,承包人死亡或者承包家庭死亡的,承包土地不得繼承,由集體經濟組織收回,嚴格用于解決人地矛盾。
以上知識是對相關法律問題的解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侵犯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一種侵權行為,侵權人應根據侵權情況承擔停止侵權、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的民事責任。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觸電死亡單位承擔的哪些責任
2021-03-19一般臨時工是否屬于勞動關系
2020-11-21公司合同法律顧問一般工資多少
2021-01-09民間借貸糾紛中證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怎么判斷證據的有效性
2020-12-03“探望權”與“家庭暴力”
2021-02-25上海工傷護理費應該誰付
2020-11-30簽了合同又作口頭承諾有效嗎
2021-01-31合同債權債務什么時候一起轉讓
2020-12-25欠款房咋交易律師為你支招
2021-01-13發生勞動爭議時當事人可以到哪些組織申請調解
2020-12-04食物中毒屬于意外險嗎,可以理賠嗎
2020-11-30投保時一定要注意保險的法律責任問題
2020-12-17保險代位權和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0-12-26人身保險種類有哪些
2021-01-12公眾責任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6保險公司不提供投保人簽名的保單承擔敗訴責任
2020-12-09什么是網絡投保
2021-01-15對保險代理人的禁止行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8土地轉讓的手續有哪些
2021-01-19集體土地出租期限是多久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