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擔保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對特定財產的占有,而是以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擔保法的規定將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第三人設定的借款關系和抵(質)押擔保關系是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具有明顯的區別。借款合同是貸款人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將借款標的交給借款人使用,使用人在一定期限內或者使用后將原借款標的歸還貸款人的合同。在擔保關系中,第三人設立抵押或質押擔保是一種常見的方式,是指債務人借用第三人的特定財產,包括動產、不動產或權利,為特定債權設立擔保,以保證債務的履行和債權的實現。由于貸款合同是自由合同,貸款人不向借款人索取任何報酬,貸款行為一般是建立在良好人際關系基礎上的互助行為,導致日常生活中很少發生訴訟。相反,由第三人設定的抵押(質)關系引發的訴訟則較為普遍。但在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往往混淆這兩種法律關系,將擔保行為理解為普通的借款行為。在審判實踐中,對這兩種法律關系的認定和處理存在一定的偏差。要正確處理這類案件,就必須明確這兩種法律關系的本質區別。筆者認為,兩種法律關系中的“借款行為”有以下區別:1、借款目的不同。在借款合同關系中,借款人僅為滿足生產生活需要而使用所借貨物。借貸行為是人們生產生活中最普遍的現象。借貸作為一種自由行為,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利于人與人之間形成團結和良好的人際關系。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改善,人們的借貸行為明顯減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領域的交往日益廣泛,債權債務關系廣泛,債務擔保已成為一種日益重要的法律形式。由于第三方的介入,債權債務關系更加穩定,債權得以順利實現,債務風險降低。借款擔保的目的是在不使用標的物的情況下,僅以占有標的物的形式或者內容進行擔保,以保證債權的最終實現。借入財產的所有權是不同的。在借款關系中,貸款人不轉讓借款的所有權,只轉讓借款的使用權。借款人應當按照借款目的或者約定的方式使用借款財產。一般來說,未經貸款人同意,所借房產不能轉讓給第三方,更不能轉租給他人牟利。在第三人設定的抵押(質押)擔保關系中,貸款人不一定轉讓所借財產的使用權,但所有權處于特定狀態。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放貸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債務的履行和債權的實現。債務履行期屆滿,債務人未清償債務時,將所借財產作為抵押物或者質押物,進行轉換或者拍賣,清償被擔保債務。則貸款人將喪失所借財產的所有權;相反,債務人在約定期限內或者提前履行債務時,所借財產即抵(質)押財產仍歸貸款人所有,所有權不變。因此,在擔保關系中,借款財產的權屬處于未定狀態,其變動受法律條件的制約。
3。借款標的的范圍不同。在借用關系中,借用物僅指非消耗性商品和特定商品。借款人借入標的物的目的是為了使用。使用后,用戶應歸還原件。即使經過長期使用,借用物的使用價值仍然存在。在第三人設定的抵押(質押)擔保關系中,作為抵押(質押)物的貸款包括貸款人的動產、不動產及相關權利。動產可以作為抵押物轉讓,不轉讓的可以作為抵押物轉讓;不動產僅指不轉讓的抵押物。例如:房地產是最典型的房地產抵押貸款。用于權利質押,包括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單、倉單、提單以及股票、專利等。由于上述擔保關系中借款財產的特殊性,設立擔保時需履行法定登記手續,確定法定生效條件,避免以借款名義設立擔保的隨意性和欺詐性。對所借財產行使返還權有不同的條件。在借款合同關系中,貸款人定期或不定期將所借貨物無償借給借款人使用,借款人可以在約定的期限內或隨時要求歸還所借貨物。由于借貸關系大多是以人與人之間的信用度為基礎,因此要求返還的請求大多是隨機的,符合約定。但在第三人設立的抵押(質押)關系中,貸款人返還所借財產的權利受到法律條件的限制。由于抵押(質)物及其有擔保債權同時存在,債權隨之消失,抵押(質)物也隨之消失。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時,雖然占有所借財產的抵押物尚未轉移,但抵押物的所有權終止,當然返還貸款人,可以任意轉讓、變賣、處分。同樣,在這種情況下,質權人應當返還質押財產,出質人有權要求返還質押財產。此外,為保護出質人即保證人的權利,《擔保法》第六十二條明確規定“質權人有保管質押財產的義務。質權人未妥善保管質物,可能造成質物滅失或者毀損的,出質人可以要求質權人提存質物,或者要求質權人提前清償債權,返還質物。”。這是出質人行使質物返還請求權的特殊條件。同樣,《擔保法》規定,在抵押權人(質物)實現抵押(質)權后,為債務人抵押(質)物提供擔保的第三人有權向債務人追償。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第三人出借的抵押物或質押物不能再通過抵銷債權取得原借物,只能行使法定追償權,并要求債務人賠償相應損失。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把握這兩種法律關系的本質區別。在審判實踐中,我們經常接觸到一些當事人為他人設立貸款存單、房產證等擔保,提起訴訟要求對方歸還貸款。對此,應先將本案定性為擔保合同糾紛,因為借款不屬于借款合同標的物的范圍,且借款的目的是擔保,再審查擔保合同的效力。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符合法定條件的,視為有效。則借款財產是否返還,應以有擔保債權是否清償為條件,否則將依法駁回債權請求。相反,債權人與債務人惡意串通,采取欺詐手段以所借財產設立擔保的,應當依法認定該擔保無效并予以返還。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房合同復印件有效嗎
2021-03-11離婚退彩禮怎么退
2021-03-13夫妻沒有領結婚證小孩歸哪方撫養
2020-12-25訂婚了對方想退婚怎么辦
2021-02-22贍養費的給付標準詳解
2021-02-15侵權損害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15喪失繼承權會產生什么影響
2020-12-02強制執行有哪些性質
2021-02-08家長把學生打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6房屋交易中介騙招有幾多?
2021-01-29調換崗位要有什么證明
2021-03-13勞務外包的好處有哪些
2021-01-06在何種情況下不得使用訴訟方式請求支付保險金
2021-01-12家庭財產保險險種
2021-03-14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2-23長期健康保險產品是否有合同猶豫期
2021-03-25貨車貨運出險理賠所需的資料
2020-12-01財產保險合同保險人的主要義務有哪些
2021-02-15村里有權讓已婚婦女土地轉讓嗎
2021-01-29剛買的二手房要拆遷怎么辦理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