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留置權的原則是什么?《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擔保法》于2020年12月31日生效。屆時,這一規定將被民法典取代,相關司法解釋也將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如下:。留置權是民法上的一項權利,是指債權人根據合同對債務的占有,債務人未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留置財產,將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擔保法》第八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不得留置的物”,承認當事人可以約定部分排除留置權。根據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擔保法》司法解釋進一步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完全排除留置權。《解釋》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排除留置權的,債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行使留置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留置權是債權人控制債務人財產,強制債務人履行債務的一種擔保債務。留置權是債權人依照法律規定直接享有的權利。它具有直接控制留置權和留置權交換價值的作用。留置權是《擔保法》規定的一種債務擔保,本質上是一種法定質押。法律對留置權的取得條件、適用范圍、擔保范圍、留置權的效力、留置權的實現和消滅有明確規定,當事人不得約定,這是留置權與其他擔保物權的區別之一。留置權是債權人的權利,債權人可以依法享有留置權,也可以提前放棄留置權。雖然法律不允許當事人任意設定留置權,但根據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應當允許當事人約定排除留置權。《擔保法》和《擔保法》的司法解釋明確,正是基于這個原因,才允許當事人提前排除留置權的行使。當事人事先約定排除合同中留置權的,在留置權條件成立時,債權人不能扣押物,只能采取其他措施實現債權,即使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也不予支持。履行留置權的期限。因為留置權是債務人不履行債務造成的,只有債務人的債務達到履行期限時,才能確定債務是否履行。債務人的債務尚未達到履行期限的,無法判斷債務人是否自覺履行債務。因此,如果允許留置權,就意味著債務人被迫提前履行債務,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因此,各國民法都以債務人履行的義務作為留置權的條件。根據上述介紹,債權人有可能放棄留置權。放棄留置權有五條原則。相信通過閱讀以上介紹,您對放棄留置權原則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對此有任何法律問題,請咨詢律師網,他會給你一個專業的答案。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給撫養費怎么強制執行,法院強制執行措施有哪些
2021-03-24以贍養為條件的贈與能否撤銷
2021-02-17信用卡違約金上征信嗎
2021-02-25代理合同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0-12-14國際鐵路聯運發生的貨損能直接起訴嗎
2021-01-19離職證明中注明無勞動糾紛是不是就不能要求補償金
2021-01-07綜合意外險保障范圍是什么
2020-11-18老年人投保如何理賠,壽險公司拒賠的情形有幾種
2021-03-16保險公司應當賠償交通事故中自費藥品費用
2021-02-05朋友借車惹糾紛保險費、修車費誰來負擔
2021-03-03保險中的多買與少買的含義
2021-02-03對初步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應當提交的文件有哪些
2020-12-30汽車沒買保險交警查到會怎樣處理
2021-02-26被保險人法律地位研究
2020-11-15建筑房屋總承包合同有效嗎
2021-02-21集體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0-12-11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方式有哪些其補償標準該如何計算呢
2021-03-19不是在宅基地上建的房子,拆遷時能得到補償嗎
2020-12-11上海有房無戶拆遷戶如何安置
2020-12-25拆遷房轉讓協議怎么寫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