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擔保合同無效的,部分免除擔保人的擔保責任。《擔保法》司法解釋第七條:主合同有效但擔保合同無效,債權人無過錯的,保證人、債務人應當對主合同下債權人的經濟損失承擔連帶責任;債權人、保證人有過錯的,債務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保證人承擔的部分民事責任,不得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一半。擔保法司法解釋第八條:主合同無效,導致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無過錯的,擔保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的民事責任部分不得超過擔保合同的三分之一債務人無法償還的部分。主合同當事人惡意串通,騙取擔保人提供擔保的,擔保人不承擔責任。在實踐中,它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一是主合同雙方當事人都有主觀故意欺詐。如果只是債務人騙取擔保人提供擔保,或者擔保人根據一方當事人的行政命令提供擔保,就不能免除責任;二是主合同雙方惡意串通,足以使擔保人受騙。雙方目的不同,沒有串通的,因擔保人過錯提供擔保的,仍應承擔責任;三是擔保人無過錯。主合同債權人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違背真實意思提供擔保的,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首先,欺詐脅迫的主體只能是主合同的債權人,不包括債務人或主合同的第三人。因為擔保合同是債權人與主合同的擔保人之間簽訂的,主合同的債務人不是擔保合同的當事人。因主合同債務人的欺詐、脅迫,保證人與債權人簽訂擔保合同的,不能免除責任,否則將損害債權人的利益;二是保證人完全違背真實意思簽訂擔保合同(提供擔保),在主合同雙方當事人對本合同的依據和內容完全不明或者存在重大誤解的情況下提供擔保。《擔保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和債務人約定變更主合同的,應當取得擔保人的書面同意。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第一,尊重保證人的意思自治。保證人自愿為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主合同提供擔保,是基于雙方的信任和對主合同原始內容的確認。雙方對原合同的變更,實質上是一種新的承包行為,未經保證人同意不再承擔責任。第二,強調形式因素。擔保人對主合同內容變更的批準必須是書面的,只有口頭同意,即使有第三方的證明,也是無效的,仍然可以免除責任。第三,主合同變更為免責條款,保證人不能免除責任。(3) 因保證合同不成立,免除保證責任。保證合同只能在主合同存在的前提下成立。同時,作為一種民事行為,保證合同必須具備一定的要件。否則,保證合同不成立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保證合同未成立的主要情形包括:1保證合同的從屬關系決定了保證合同在存在時附屬于主合同。主合同不成立的,保證合同作為從屬合同就不成立,不能承擔保證責任。2擔保合同不具備依法成立的形式要件;《擔保法》第十三條規定,擔保人與債務人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擔保合同。以書面形式作為擔保合同成立的重要條件,并不完全排除口頭擔保和其他擔保形式:1。根據《擔保法解釋》第二十二條規定,擔保人單獨出具擔保,債權人無異議接受的,或者擔保人以無擔保條款的主合同為擔保人簽字蓋章的,擔保合同也成立;② 根據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的精神,保證人履行了保證的主要義務,債權人接受的,即使雙方當事人沒有以約定的書面形式訂立保證合同,合同也成立。此外,未以書面形式訂立擔保合同的,視為擔保合同不成立。《擔保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在擔保期間,債權人允許債務人轉讓債務的,應當征得保證人的書面同意,未經保證人同意轉讓的債務,保證人不再承擔擔保責任。”。實踐中應注意:(一)債權轉讓必須合法有效,即根據合同法第八十四條的規定,“債務人將其合同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征得債權人的同意。”。債務人未經債權人同意轉讓債務的,轉讓無效,擔保人仍需承擔責任。(2) 債權人允許債務人轉讓部分債務的,未經保證人同意,保證人對轉讓的部分債務不承擔責任。但是,對于尚未轉移的部分,我們仍應承擔責任。(3) 擔保人對債務人轉讓的同意必須是書面的。確需辦理審批手續的,報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變更。保證期是保證責任的期限,關系到保證人與債權人之間的債務承諾能否實現。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一條中規定:“擔保期間不得中斷,這表明,擔保期不適用于訴訟時效,訴訟時效是有擔保債權人權利的期限。筆者認為,保證期屬于排除期范疇。超過該期限,該權利將被消滅,債權人將喪失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勝訴權利。保證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排他性期間,因為排他性期間不能約定,但保證期可以約定。債權人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或者法定保證期間內不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保證期可以協議變更。《擔保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規定的一般擔保和連帶責任擔保的擔保期限為“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根據《合同法》第七十七條、《擔保法》第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擔保期間屬于當事人應當約定的合同事項,只有當事人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才能適用法律的規定。法律允許當事人通過協商確定擔保期限,也可以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變更或者延長擔保期限。《擔保法司法解釋》第三十一條旨在強調保證期間不得以類似訴訟時效的理由中斷、中止、延長,以督促債權人盡快形成權利,避免權利的不確定性。當事人協議變更保證期不違反本條規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規定,擔保合同約定的擔保期限早于或者等于主債務履行期限的,視為無約定,擔保期限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擔保合同》約定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至主債務本息清償為止的,視為約定不明確,擔保期限屆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立約定金轉為預付款可以嗎
2021-02-19房屋租賃合同的稅款規定有什么
2021-01-14新三板掛牌概要
2021-01-08調解拒不履行怎么申請執行
2020-12-22個人婚前財產的證據如何保存
2021-02-19離婚后再進行結婚登記要離婚證嗎
2020-12-24合同債權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2證據保全去哪申請
2021-03-21勞務用工法律須知
2020-12-31保險公司中的罰款有哪些
2021-03-14保險合同成立
2020-11-23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
2021-03-15對方全責異地保險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1-01-16人身傷害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12《人身保險新產品》六大亮點修改 消費者維權有章可循
2021-02-03事故報案私了后保險理賠嗎
2021-02-13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指什么
2020-11-20保險詐騙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2021-03-13身患重疾意外摔傷致死,保險公司不予賠付
2021-02-20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嗎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