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定金條款以實際交付定金為準生效?定金是一種擔保,又稱保證金,即在合同訂立或履行前支付的一定數額的款項。原告高某聲稱我有一棟樓。2007年8月30日,通過中介聯系,我與被告李某達成房屋買賣協議。被告以33萬元的總價購買了該樓房,付款方式為現金購買。雙方還約定,被告簽字時應交定金5000元。協議簽訂后,被告交了定金5000元,我同時開了收據。然而,由于被告單方面的原因,他突然把我還沒裝的現金搶了回來,自己走了。后來得知被告單方面決定不購買上述房屋。我認為,合同簽訂后,雙方都應誠實守信。被告擅自解除合同,損害了我的合法權益。于是,他起訴法院,要求被告交納定金5000元。雙方解除合同,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被告李辯稱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原告房屋共有人馬某不在房屋出賣人之列。其次,作為該房屋的共有人和共有人,馬某在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時沒有出現或簽字,但屬于該房屋共有人和共有人的原告在沒有馬某同意出售其份額的委托書和公證書的情況下,代馬某簽訂了合同,這不能表達馬的真實意思。最后,考慮到上述原因,筆者認為本買賣合同不能表達所有房屋買賣雙方的真實意愿,構成合同無效的條件。而且我沒有實際支付原告5000元定金,所以原告無權要求定金。
法院認為,原告與被告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不違反法律規定,雙方建立了買賣合同關系。為保證本協議的履行,雙方約定了定金條款。根據法律規定,定金條款的有效設定是以實際交付定金為基礎的。被告付給原告5000元后,因故收回。原告沒有實際控制并取得5000元的所有權,因此協議中的定金條款沒有生效。原告稱,5000元被被告搶回,其收據不能證明搶奪事實,即使搶奪事實成立,也不屬于與本案相同的法律關系。此外,保證金的設立是為了保證債務的履行,對雙方都有約束力。在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履行期屆滿前,原告將房屋出售給他人的行為已經表明不再履行合同,定金已經失去了意義。綜上所述,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定金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據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九十條的規定,判決為:駁回原告高某的訴訟請求。
以上是本書編輯對這個問題答案的整理律師網.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來找我律師網征求意見。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產假期間的社保由誰來交
2020-12-21搭網約車上下班發生交通事故能工傷賠償嗎
2020-12-03手寫房屋贈與協議有效嗎
2021-03-03工程款支付證書是什么,工程款支付證書怎樣寫
2021-02-22公證遺囑怎么寫
2020-12-05什么是贍養費?贍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14挪用公款罪如何認定
2021-02-05網絡商標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3-16臨時用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20集資房與眾籌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08室內設計和施工哪個更好
2021-02-25離婚時可供分割的財產險有哪些
2021-03-25車險理賠技巧有哪些
2021-02-28快速理賠保險定損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82020最新人身意外保險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04100萬三者險撞死人賠多少
2020-11-30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會被撤銷
2020-12-11保險公司聲譽風險管理指引
2021-01-01林地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2-15拆遷補償協議能提取公積金嗎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