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贓物及其是否適用善意取得?從善意取得的適用條件來看,贓物可以適用善意取得。如果失主不向有關部門報案,對方拒不歸還失物,拾得人也可以以合理的價格過戶。此時,第三人申請善意取得。
條款鏈接:
民法典第311條(2021年1月1日生效)規定,無處分權人將房地產或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人有權收回;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受讓人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所有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受讓人善意轉讓不動產或者動產;
(2)受讓人善意轉讓不動產或者動產,價格合理轉讓;
(3)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所有權的,原所有人有權向無權處分的人請求損害賠償。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適用前兩款的規定。屆時,與民法典相抵觸的規定將被廢止。《民法典》施行前,無房地產、動產處分權人將房地產、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有權收回該房地產、動產的所有權。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受讓人在下列情形下取得該房地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一)受讓人轉讓該房地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方式轉讓價款;(三)轉讓的房地產或者動產:依法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所有權的,原所有人有權向無權處分的人要求賠償。《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零九條規定了遺失物的處理辦法。發現的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薄!段餀喾ā返谑粭l規定:“拾得人向有關部門交付遺失物前,有關部門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方可認領。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發現失物的,應當尋找失主或者移交公安等有關部門。同時,他應該妥善保管失物,而不是自己拿走。
失主來領取失物時,尋找者可以要求失主支付必要的費用,如尋找失主或交給有關部門的交通費等。但發現者不能要求失主支付報酬,更不能不歸還失物。但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二條的規定,被征收人有權要求被征收人支付所承諾的報酬。
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所謂無權處分,是指轉讓人在沒有處分權的情況下進行了合法處分。處分權屬于財產所有人,轉讓人無權處分他人財產。轉讓人有處分權的,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無權處分的常見情形有:一是無所有權的情形,即占有委托財產的情形,如出租、保管或者借款人將財產轉讓給他人的情形;二是有限所有權的情形,如共有人將共有財產無償處分給他人的情形其他共有人的同意;第三種是委托人的財產被處分時,代理人擅自處分的情況,如代理權終止、超越代理權、無權處分等,也可能發生無權處分。(2) 受讓人轉讓財產是善意的。善意取得是以主觀上的善意為基礎的,不存在重大過失。所謂善意,是指第三人不知道轉讓人不是所有權人或者轉讓人無權處分轉讓的事實。財產的善意取得以受讓人的善意為條件。受讓人有惡意的,不適用善意取得。當然,我們不能要求受讓人從一開始就不知道該物是善意取得的。因此,善意取得的申請時間應當在物權變動發生前,在物權變動發生后受讓人取得所有權,原債權人不得惡意要求受讓人返還原物。
在善意取得制度中,這種善意應當是“推定善意”,這一點已經得到德國民法和臺灣民法的明確確認。第三人與占有人(無權處分人)進行交易時,應當根據占有權的推定效力和占有的公信力推定第三人是善意的。原債權人主張權利的,有責任證明第三人不是善意的。無法證明的,第三人善意取得財產所有權。(3) 受讓人取得的財產,按照合理的價格支付或者轉讓。善意取得是以有償取得為基礎的。受讓人取得財產時,必須向轉讓人支付相應的對價。因此,受讓人取得的財產必須通過有償法律行為實現。如果財產是通過繼承、贈與等自由行為取得的,就不能產生善意取得的效果。(4) 物權變動行為已經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動產物權變動必須交付。交付可以是現實交付、簡單交付、指令交付和占有變更。登記是不動產物權的生產要素。受讓人未辦理權利變更登記的,產權變更不實現。即使受讓人擁有該財產,該財產的產權仍然屬于原債權人。因此,只要符合上述四個條件,就可以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原債權人只能向無權處分的人請求賠償,而不能向受讓人行使物權請求權。上述知識是小編對“如何理解贓物,是否適用善意取得”問題的回答。贓物是指被他人拾得的贓物。根據物權法的規定,贓物適用善意取得。歡迎需要法律幫助的讀者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約定保證方式保證人能免除保證義務嗎
2021-02-11四級醫療事故有無精神撫慰金?
2021-01-30狗狗丟了能報警嗎
2020-12-20住宅室內裝修禁止行為有哪些
2021-01-18工傷申報超過30天怎么辦
2021-01-04房產繼承公證程序
2020-11-24被打做法醫鑒定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9與外商投資有關規范性文件未公布的是依據嗎
2021-02-10反擔保協議書
2021-01-20請求交通賠償需要的證據是什么
2020-12-18農民工工傷賠償計算
2021-02-20有酒駕記錄對信用有什么影響嗎
2021-01-29合同之債的客體
2021-01-22私生子行使繼承權的法律依據如何
2021-03-02中介賣房有哪些侵權現象
2021-02-21無產權證房產轉讓可否公證
2021-03-04人身保險的基本范圍包括哪些
2021-01-14保險公司經辦人擅改簽單日期導致的保險合同糾紛的理賠
2021-01-17投保企業財產保險綜合險的計算公式
2021-01-03人身保險的代位求償權是如何體現的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