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變動原則產生的原因和方式是什么?(一)公示原則:產權的產生、變動和消滅,必須以一定的方式表現出來,從外部可以發現。(2) 公信力原則:登記或者交付是物權變動公示的方式。如果當事人對某些行為(如買賣、贈與等)信賴這種公示,即使物權的真實狀態與物權的真實狀態不一致,也不會影響物權變動的效果。公益信托原則包括兩個方面:第一,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人推定為不動產的權利人,動產的占有人推定為動產的權利人,但有相反證據的除外。這就是所謂的“權利推定的有效性”。其次,任何善意信賴公示的行為都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保護的方式是承認該行為引起的物權變動的效力。(1) 物權取得:
1,民事行為
2,民事行為以外的原因
(1)因實際效力取得物權;
(2)因征收、沒收取得物權;
(3)因法律規定(如留置權)取得物權;
(四)因整合、混合、加工取得所有權;(五)因繼承取得物權;(六)因發現遺失物、埋藏物、隱匿物取得所有權;(七)因合法生產建設取得物權;(八)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取得物權;
(9)取得孳息的所有權。(二)物權消滅,民事行為,放棄;合同;撤銷權的行使。
2。民事行為以外的原因:(一)標的物滅失;(二)法定期間屆滿;(三)混淆。第三,物權變動的模式(1)民事行為引起的物權變動(2)
對于基于民事行為的物權變動,各國民法采取了不同的調整方式,理論上可以概括為三種立法方式:
1。以自愿主義的立法為例。這一立法實例以法國民法典為代表,認為物權變動是債權合同的效力。除債權合同外,沒有其他直接引起物權變動的合同,但交付和定級只是對抗第三人的重要意見。
在實踐中,立法會采納遺囑主義產生了重復產權的現象。因為物權轉讓時,受讓人只有通過意思表示和受讓人與讓與人之間的效力才能取得物權。但在與第三人的關系中,未經登記或者交付,轉讓人仍然保留其權利,第三人仍然可以有效轉讓其權利。這種重復產權的現象使得法律關系過于復雜,在實踐中會造成很多困難。2采取形式主義立法。
也被稱為形式主義,以《德國民法典》為代表。認為債權合同僅以物權的產生、變更、消滅為目的而產生債權債務,物權變更的效力直接以登記或者交付為條件,即除債權合同外,還有其他權利,如土地所有權的轉讓、土地權利的設定、土地權利的轉讓或者其他權利的重新設定,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債權人與相對人應當就權利的變更達成協議,權利的變更應當記入土地登記簿。
有學者認為物權變動協議與等級或交付相結合形成物權合同;也有學者認為物權變動協議本身就是物權合同,登記或交付是合同之外的法律事實。但是,無論何種解釋,債權行為與物權行為都是一脈相承的,物權變動的依據都是無因物權行為。三。在立法上采取折衷主義。又稱債權形式主義。這項立法由瑞士民法典和奧地利民法典代表。筆者認為,基于民事行為發生物權變動時,除了債權合同外,還需要登記或者交付的形式要件。它的實踐介于上述意向主義和形式注意之間。
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因民事行為發生物權變動時,除當事人之間的債權協議外,只需登記或者交付,即可以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居^點如下:
(1)債權意思表示包括物權變動意思表示,即物權變動不需要物權變動協議,因此不存在獨立的物權行為。(2)在物權變動中,當事人之間不僅要表達債權的意思,而且要履行登記交付的法定方式。(3) 由于我國物權法不承認獨立的物權行為,物權變動應當受到債權行為的影響。因此,在我國物權法中,物權行為是沒有理由的。(4)通過合同變更物權時,物權的變更不能直接從有效合同中推斷出來;相反,合同不能僅僅因為物權沒有變更就無效。(2) 非民事行為引起的物權變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決定造成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該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決定生效。2以繼承方式取得的,自繼承之日起生效。三。因依法建造、拆遷等事實行為造成物權成立或者消滅的,自行實施的,物權發生效力。
4。在法院的執行程序中,取得法院出具的權力轉移證明,即取得物權。
以上是本書編輯對這個問題答案的整理律師網.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來找我律師網征求意見。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楊勇軍律師,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山東統河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原濟南軍區空軍法律顧問處主任、司法辦主任,空軍優秀律師,中共黨員,曾任濟南軍區空軍法律顧問處主任、濟南軍區空軍政治部司法辦主任,擔任多個機關事業單位法律顧問,多次參與重大建設項目合同審查,在軍隊期間每年帶領法律骨干深入基層部隊開展法制教育,本人多次被空軍表彰為“優秀律師”,多次被市、區司法行政部門評為優秀律師,所領導的法律顧問處多次被空軍評為“先進法律顧問處”。已有十多年執業經歷,涉及民事、刑事、行政等各類案件,法律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曾在中國軍法、山東法制報、法制與社會、天涯論壇、今日頭條等多家報刊網絡發表文章。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家庭暴力法律新規定
2020-12-16離婚后撫養費標準另一方無固定工作
2021-01-06工傷導致孩子流產怎么賠償
2020-12-06撫恤金第二順序是等額繼承嗎
2021-03-18學校應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021-02-28借他人身份入職工傷如何賠償
2021-02-02如何確定競業禁止協議的競業限制范圍
2021-01-09企業停產職工離職的經濟補償
2021-02-16實習期間的駕照可以租車嗎
2020-12-28被惡意調崗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02論發展我國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1-17本案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的代位求償權能否成立
2020-12-21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八條
2021-01-15保險受益權問題研究
2021-03-12土地轉包合同協議
2021-01-12土地流轉給別人,同意別人改變土地用途后會有哪些后果
2020-12-30城中村拆遷補償方案中,非農業戶口怎么補償
2021-02-20企業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停產停業損失如何計算
2021-03-08城市拆遷如何安置無房戶
2021-01-21非農業戶繼承得到的農村房屋,拆遷能分到房嗎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