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溫州市住宅用地使用權20年期滿,要“延期”需幾十萬元,這讓不少人產生懷疑。原來,70年來對使用權的規(guī)定有很多疑問,但現(xiàn)在可能有我不愿意看到的“先例”。據悉,今年3月,溫州市民王先生在市區(qū)購買了一套二手房。房子建于上世紀90年代,他辦理房產過戶手續(xù)時發(fā)現(xiàn),原來房東的土地證已于今年3月4日到期。據當地國土部門介紹,如果想拿到新的土地證,需要花費房價的30%,也就是幾十萬元,才能再次購買該房地產的土地使用權。王先生說:“我們的想法是‘住宅用地的土地使用權是70年’。我們不知道它已經過期了。我們都沒想過。現(xiàn)在我們有房地產轉讓,契據轉讓,但土地證卡在里面。我們做不到。”
王先生的經歷很難避免“想象”。雖然2007年3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149條明確規(guī)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滿,自動續(xù)期”,但專家聶×明認為,還有一部法律似乎與物權法相悖,即同年8月修訂通過的《城市土地管理法》。該法第二十二條還規(guī)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期限屆滿,土地使用者未申請續(xù)期的,或者依照前款規(guī)定申請續(xù)期未經批準的,土地使用權終止由國家無償收回。”。
這更令人困惑。既然是“自動續(xù)簽”,為什么還要“申請續(xù)簽”?如果不申請,就得“國家免費收回”?這還叫“自動續(xù)費”嗎?這不是很矛盾嗎?
一旦“續(xù)期申請”,政府是否必須同意?還沒說呢。《物權法》和《城市土地管理法》,誰大誰小?誰服從誰?對于外行來說,它們都是國家法律。他們最怕這兩部法律互相矛盾,最怕政府將來用哪一部合適。雖然專家指出,《物權法》是一部專門針對財產保護的法律,對居民最重要的財產即房地產的保護相對權威,但這也是專家們的美好愿望。畢竟,國家沒有做出這樣的承諾。作者了解物權法。但是,即使我們知道了,我們還是有疑慮;現(xiàn)在我們第一次聽說《城市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二條還有“國家收回”的情況,這更是出乎意料。我相信這是一個常見的難題。這是因為土地使用權有期限,期限不一定與房屋的使用年限同步。雖然有一種說法是70年后可以續(xù)簽,但“可以”一詞充滿了不確定性。如果國家說“不行”呢?如果“可以”續(xù)簽,但國家說需要續(xù)簽,你能接受嗎?
即使是70年使用權在現(xiàn)實中也打了折扣:
首先,所購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權不是從購買之日算起,而是從開發(fā)商購買之日算起。很少有消費者知道這個差距。買房時,很少有開發(fā)商告訴購房者;
其次,房子的質量不能同時使用70年。不久前,有專家提醒公眾,根據國家《建筑質量通則》,我國普通民用建筑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住宅建筑是普通民用建筑。房屋使用年限滿50年后,還有20年左右的土地使用年限,我們該怎么辦?王先生在溫州的經歷似乎證實了人們的不祥預感。這個家庭購買的不動產權利期限較短,只有20年。由于歷史短暫,中國人已經提前注意到了這些問題。在缺乏信息的情況下,人們把注意力轉向專家。但專家只能“講道理”。聶*明舉例說,房屋到期后不應續(xù)期,但房地產的轉讓和抵押應繳納土地出讓金。轉讓和抵押需要支付土地轉讓費-我希望這只是專家的猜測。否則,這將是對房主的第二次征稅。
該社敏銳地意識到了溫州的這一現(xiàn)象,于是立即“向溫州市國土資源局核實”,指出近期媒體報道的“收取幾十萬元過戶費后才能進行續(xù)期”是對信息的誤讀。如果真的是誤讀,那就好了。遺憾的是,經過通訊社的“核查”,據報道,“核查”似乎沒有什么問題。誤讀在哪里?誤讀是怎么回事?完全沒有發(fā)言權。有沒有說“過戶收費幾十萬元才能續(xù)期”?它是怎么來的?完全沒有發(fā)言權。簡而言之,人們想知道的東西越多,它就越模糊。現(xiàn)實就像一個奇怪的影子,一眨眼就變了。我們不能因為他們沒有讓人民“放心”而責怪他們。畢竟,他們不是政府的發(fā)源地。但是行政部門呢?是時候解釋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勝訴怎么索賠
2020-12-27二十年的訴訟時效有變動可能嗎
2020-12-02重婚罪包括哪些行為 什么情況屬于重婚
2021-01-14改裝車違法嗎,改裝后要怎么過年檢
2021-02-25成年子女對父母行使探望權的限制
2021-01-10去勞動仲裁需要律師嗎
2021-02-24分期付款買賣合同的適用情形
2021-02-16反擔保合同抵押中雙方的權利義務是什么
2020-11-12虛假訴訟1萬元怎么判
2020-12-15消費者在超市摔倒超市有責任嗎
2021-03-26九年義務教育學生摔倒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5停工留薪期是否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4實習期離職要交違約金嗎
2021-01-04保險合同代簽名訴訟舉證方要如何舉證
2021-01-01三類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須提示風險 監(jiān)管加強
2021-01-18預收保險費還未出保險單期間發(fā)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理賠
2020-12-13什么叫除外責任
2021-01-23保險公司不認交警判的責任怎么辦
2021-03-17單位要給滿50歲的女職員買養(yǎng)老保險嗎
2021-02-17謊稱發(fā)生保險事故保險人會退保險費嗎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