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觀點認為,知識產權損害賠償應堅持補償性賠償原則,即填表原則。持這種觀點的人堅持傳統民法理論,認為侵權責任的基本功能是彌補受害人因侵權而遭受的損失;賠償不能超過損失額,因為如果賠償額超過損失額,就會給受害人帶來不當得利。超額部分實際上是一種私刑,是對民事違法行為的一種懲罰措施,與私法的賠償性質不相符合。如果允許懲罰性賠償,公法與私法的界限就會混淆[6]。持這一觀點的人進一步提出,在確定被侵權人遭受的實際損失時,要實現全面賠償原則,就要實事求是、全面。實際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因此,目前知識產權損害賠償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引入懲罰性賠償,而應著重研究補償性賠償[7],即在確定賠償范圍時,不應忽視直接和間接損失,以達到“判給原告足夠的賠償”的效果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失”,從而真正達到填補被害人損失的目的。另一種觀點認為,除了補償性賠償原則外,對于故意侵犯知識產權、情節嚴重的侵權人,也應適用懲罰性賠償原則,即侵權人除應當支付賠償金外,還應當支付一定程度的懲罰性賠償金被侵權人的實際經濟損失。也就是說,侵權責任不僅限于彌補被害人的損失,而且在賠償被害人的實際損失之外,還要賠償被害人的一定費用。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根植于現代社會的現代民法突破了傳統民法的局限性,將社會評價的概念引入侵權行為中;為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侵權行為法的規范功能逐漸多元化[8]?,F在的侵權法不僅具有賠償受害人損害的功能,而且應該起到抑制侵權行為發生的作用[9]。因此,侵權民事責任應具有賠償和懲罰的雙重功能[6],從而在多個領域確立懲罰性責任。懲罰性賠償應適用于知識產權領域。懲罰性賠償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彌補權利人的損失,而且是通過增加侵權人的責任,給予侵權人經濟處罰來制止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持上述兩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為了彌合爭議,我們需要進行一個令人信服的理論論證。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要如何約定夫妻之間財產的所有權
2020-12-30關于車禍賠償
2021-01-14單位申請工傷了是否可以起訴侵權人賠償
2021-03-03隱名股東能否擅自將股權變更
2020-12-16專利權人請求自己的專利宣告無效可以嗎
2021-02-09家庭冷暴力的緩解方法有哪些
2020-11-13以往的贍養費能要嗎
2020-12-06給繼子買房后可不可以要回來
2020-12-17未贍養老人能否分割撫恤金
2021-01-23醫療糾紛的防范
2020-11-09常見的購房小誤區有哪些
2020-12-25福利房和集資房有什么不同
2021-03-08房地產開發轉讓手續應該如何辦理
2020-11-13婚前買房婚后辦證是否屬于共同財產
2020-12-07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是什么
2020-12-26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主體可以有哪些
2020-11-27責任無法認定如何理賠
2021-01-10保險理賠的有效期是多久
2020-12-11什么是財產保險合同
2020-11-14保險經紀人管理辦法有什么規定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