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訴人:陳XX,男,28歲,德正公司職工?
趙XX,女,25歲,德正公司員工。宋XX,男,31歲,原德正公司職工。檢察官聲稱我們是該局指派給會計師事務所的正式職員。根據國家政策,所有會計(審計)事務所必須在1999年12月31日前與其主管部門脫鉤。為按期完成脫鉤重組任務,雙方同意為員工解決遺留問題。于是,一些員工以德正公司(當時的臨時名稱)的名義,與XX局、XX局簽訂協議,以福利房的價格購買15套住房。每個職工的住房公積金約3萬元,1999年9月通過市審計局交給XX局。15名職工根據自身工作條件制定了住房分配標準,并將15套住房分配給個人。也就是說,每個職工買的房子都有明確的規定,只有在原居民騰退后才能交付。
2000年1月,德正公司更換了法定代表人。由于三原告的反對,德正公司進行了報復。德正公司找到XX局,要求為三原告查房。同時,以水、電、氣威脅原告,并對他們在德正公司的簡易房進行罰款,要求他們搬走。三。檢察官多次到XX局索要房屋鑰匙,但都沒有成功。因此,在雙方發生糾紛的情況下,三原告向法院提起上訴,請求被告德正公司和被告XX局交出鑰匙,辦理房產證手續。
[審判]
區人民法院在接到三位檢察官的訴狀后認為,三位檢察官與被告XX局、德正公司的糾紛,是XX局、XX辦脫鉤重組后引發的房地產糾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受理房地產案件的通知》第三條的規定,裁定如下:法院不受理三名檢察官的起訴。
一審判決后,三名檢察官不服,依法向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維持一審結果。
[點評與分析]
本案是一起損害他人住房權利的案件。對于此類案件,法院對是否受理有不同意見,有的主張應當受理,有的主張不應當受理,本案采納后一種觀點。引用的法律依據是1992年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法發(1992)38號解釋》和《關于受理房地產案件的通知》第三條,即:,“不符合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有關訴訟條件,屬于執行歷史遺留政策性質的房地產糾紛,以及因撤銷行政命令、機構合并、分立引起的房地產糾紛,其他財產糾紛,因單位內部建房、配房引起的房屋占用、騰退等房地產糾紛,不屬于人民法院的主管工作范圍。人民法院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不予受理或者駁回,并通知當事人向有關部門申請解決。”本案中,三名檢察官與兩個單位的房地產糾紛,既有組織撤并的原因,也有單位內部建房和分配的原因。因此,法院依法裁定不予受理。但筆者認為,對事業單位合并、退出引發的單位與職工之間的房地產糾紛,應分類處理,并結合具體案例進行分析,以正確處理。如果我們認為糾紛一方是職工,另一方是單位,我們都會認定為單位內部的不動產糾紛,機械地套用“發〔1992〕38號解釋”,不利于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社會公正和社會穩定。判斷糾紛是否屬于民事訴訟范圍的標準主要有兩個。一是爭議雙方是否為平等主體,二是爭議的實質是否為人身、財產關系引發的民事權利糾紛。《民法通則》第二條規定,民法調整公民、法人之間以及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事訴訟法第三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及其財產、人身關系提起的訴訟。判斷單位與職工之間的房地產糾紛是否屬于法院受理范圍,必須按照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的立法精神和基本原則,正確理解和適用《法發(1992)38號解釋》。根據上述原則和標準,筆者認為法院受理本案更符合法律的宗旨。究其原因,一是從檢察官與局的關系是否平等的角度來看,改革前檢察官是局的職工,工作關系中存在著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主體地位不平等。但在協議出售福利性住房方面,它已經轉變為買賣關系中的平等主體。職工購買的是房屋的所有權,就像其他商品的所有權一樣,雙方處于平等的地位。被告以國家名義將房屋出售給職工,職工以民法主體身份向國家購買房屋。福利房購買價格低,是考慮到員工應該享受的福利因素。福利是檢察官作為原國家的正式工作人員,應當依法享受政策待遇。它不是國家賦予職工的,而是職工依法應當得到的,作為其與國家長期的勞動關系,最終屬于職工本人。在房屋買賣關系中,由于是按價格中的一定價值計算的,所以福利價值以外的價值已經以貨幣形式支付給被告。因此,職工取得房屋所支付的價值相當于房屋的交換價值,符合普通民事業務關系的特點,雙方民事法律地位平等。第二,從原告與被告之間的糾紛是否屬于財產關系的角度來看?
雙方房屋買賣糾紛明顯屬于財產關系糾紛,原因不再贅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當事人以要約和承諾的方式訂立合同。當事人以合同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簽字或者蓋章時成立。由于機關改組,職工面臨脫離國家機關、改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的不利局面。職工提出按福利房價格買房。在XX局有房、能為職工解決問題的情況下,職工以德正公司的名義與XX局、XX局簽訂了購房協議,并加蓋了公章。XX局也收了房款,雙方買賣關系不僅已經確立,而且檢察官也履行了。很明顯,雙方都訂立了房屋買賣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第四,從員工買房的時間來看?
員工買房時,是在他們辦公室正式脫鉤之前。當時全體職工還具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符合國家職工福利住房的條件和標準。至于改革后的職工,雖然不具備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但不應受到所購房屋的影響。而且,他們買的房子也是職工支持改革的要求。因出賣人遲遲不交房,買受人辦理脫鉤手續后仍未拿到房屋,出賣人因買受人不具備配售條件而拒絕再次交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三方環境保護監督實踐之相關法律分析
2020-12-02占道經營城管罰款標準是什么
2021-03-19股東虛假簽字能否行政訴訟
2021-02-13“住改非”房屋拆遷如何補償
2021-03-16監護制度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26父母協議單獨贈與兒子的房,兒媳加名字有用嗎
2020-12-09贍養糾紛調解技巧有哪些
2020-12-24借錢不還,債務人跑路怎么辦
2021-03-22入職合同簽訂需要注意的事項包括哪些
2021-03-15勞動爭議案件最多能賠償幾年
2020-11-19保險的特點都有哪些
2021-02-13投保人購買人身保險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嗎
2021-02-10深圳一女子墜橋身亡,能獲人身意外險理賠嗎
2021-03-14被盜車失而復得引起糾紛的保險理賠
2021-01-08車子失火保險賠嗎
2020-12-30自家車相撞,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2-11鞭炮炸花車,保險怎么賠
2020-12-25對《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
2021-03-11海上貨運保險承保的范圍
2020-11-30被保險人的權力和義務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