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公房租戶,戶口也不在這里。能有拆遷補償嗎?
首先,我們能否得到拆遷安置,取決于一直居住在這里的居民的身份。
如果是同居者,則涉及同居者的資格。是否符合居民身份認定標準,決定著包括安置在內的各方權益能否得到保障。
因婚姻關系居住在被拆遷公房內的常住居民,自拆遷許可證簽發之日起居住不滿一年的,視為共同居住。但在獲得拆遷補償后,他們一般無權要求其他公租房的拆遷補償份額。
其次,要看戶籍所在地是否在公租房所在地。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符合安置資格條件、有戶口、實際居住滿一年、未享受福利分房的實際居民,可以主張分配安置福利,協商不成的,與承租人分享,他們可以起訴法院要求分裂。
很多地方的《拆遷補償條例》對被拆遷房屋居民的戶籍有一定要求。一般來說,被拆遷房屋必須有常住戶口,實際居住一年以上,無其他住房或者有其他住房但生活困難的。
因婚姻關系在被拆遷公房內居住滿5年,至拆遷許可證簽發之日居住滿5年的無居民常住戶口,可以劃分為拆遷利益。
由于每個地區每個拆遷項目適用的政策不同,拆遷補償標準也不同。比如,有的項目是按房地產面積計算,有的安置項目是以戶籍數作為安置面積的計算標準。
以上海為例,在《上海市高院關于公共租賃住房拆遷的司法解釋》中,明確了公共住宅拆遷補償金在承租人與共住人之間如何分配。
一般情況下,承租人與共有人之間遵循一人、一份、等分的原則,取得拆遷補償。居住在未成年人住宅中的未成年人房屋實際上承擔著監護的義務。(2) 屬于本市兩個以上公房承租人的,有權要求分割被拆遷公房的補償款。
如果賬戶不可用,則不一定無法獲得補償。由于特殊原因,居住地在外地,符合當地具體的搬遷補償標準,因此實際居民仍有機會得到安置。
仍以上海為例。上海市高院關于公租房拆遷的司法解釋明確規定,因服兵役、上大學、服刑等原因,戶籍已遷出本市的公共住房和福利性住房也應視為居民和安置權。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解答。不是公房承租人,戶口不在本地。公房拆遷是否有補償,要看一直住在這里的居民的身份。如果是共同居民,通常會有補償。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隱名股東的繼承人能否直接繼承顯名股東名下的股權
2020-12-04婚姻效力具有溯及力嗎
2021-01-20交通事故案件訴訟保全是否可以扣押
2021-03-12侵權責任侵權方會賠償多少
2021-03-04子女的阻撓老人的婚姻是否違法
2021-02-25勞動合同不變更要賠償嗎
2020-11-09遭遇家暴應當如何保護自己
2020-12-15購房合同欺詐可要求賠償嗎
2021-01-09擔保合同無效怎么處理
2021-03-04細數常見的房地產中介的欺詐行為
2021-03-20人壽保險的理賠時間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2意外傷害保險及其類別
2020-12-08交通事故肇事者賠償后保險公司是否適用損害填補原則
2021-03-04單位能否成為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12平安保險人傷理賠手續流程和車險理賠流程
2020-12-04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后客戶如何辦理索賠
2021-01-04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的禁止行為包括哪些
2021-01-31工程施工中存在哪些管理問題
2021-01-09錨桿制作工程承包協議范本
2021-01-20集體土地出讓合同范本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