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物權法》和《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所有權的合法取得可以分為原取得和后取得。(1) 原始取得,是指依照法律規定,財產所有權最初取得或者獨立于原所有權人的意志取得。有原始孳息、滅失孳息、滅失孳息、善意取得孳息等,本文介紹了取得的主要方式:
1、優先購買權是指因事實行為取得動產所有權。預占的前提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1)預占的標的物必須是非標的物。遺棄物屬于無主物,但發現的文物屬于國家,不是無主物。失物和漂流物并非無主。(2) 標的物不受法律禁止。(3) 有必要根據所有人的意愿占有標的物。
2。失物,是指某人不小心丟失的個人財產。拾得遺失物,是指一人發現他人遺失物并占有的法律事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零九條的規定,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作為中間人,應當在二十日內通知債權人或者移交有關部門。此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二條的規定,拾得人返還被拾得物時,可以要求支付必要的費用,但不能要求支付報酬。但走失人發布懸賞廣告,愿意支付一定報酬的,不得返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的規定,自有關部門公告之日起六個月內無人認領的,歸國家所有。
根據《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拾得人拒絕返還遺失物的,視為侵權。中間人不得要求支付必要的費用。
遺失物規則也適用于發現漂流物、埋藏物或隱藏物的人。
3。埋藏物是指埋藏在其他物體中的動產。埋藏物可分為兩種類型:(1)埋藏物所有人明示的埋藏物,其所有權在發現后仍屬于原所有人。具體規則適用于拾得遺失物的有關規定。(2) 根據《民法通則》第七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埋藏物的所有人不清楚的,埋藏物或者隱匿物屬于國家。增加是指民事主體在事實上無法恢復原狀或經濟上不合理時,將不同所有人的財產或勞動成果合并,形成新的財產形態。有三種主要的添加方式:混合、附著和加工。混合是指不同業主的財產相互混合,難以識別和形成新的財產。附著物是指將不同業主的財產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新的財產。雖然達不到混合水平,但不拆除就達不到原始狀態。附著可以是動產對動產的附著,也可以是動產對不動產的附著。加工是指一方利用他人的財產進行加工,并將其轉化為價值更高的新財產。如果附隨行為是惡意的,原所有人有權要求附隨人恢復原狀并賠償損失。在上述情況下,新所有權的歸屬由雙方協商處理,可以是一方所有,也可以是雙方共同所有。如果不能達成協議,應將增值額與原財產的價值進行比較,原財產應歸價值較高的一方所有,但應向另一方支付適當的經濟補償。需要注意的是,在動產和不動產的附著中,不動產所有人一般取得新財產的所有權,但動產所有人應當得到補償。根據《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的規定,善意取得是指受讓人將財產非法轉讓給第三人后善意取得該財產的,無權處分他人的占有人可以依法取得該財產所有權的法律制度。受讓人取得財產所有權后,原所有人不能要求受讓人返還財產,只能要求轉讓人(占有人)賠償損失。首先,《物權法》不再強調只有動產才能適用善意取得制度,而是規定不動產也可以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當然,不動產的善意取得是以登記為基礎的。第二,動產強調已經交付;不動產強調已經登記。第三,贓物不能適用善意取得制度。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零七條的規定,雖然遺失物仍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但條件發生了變化: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有資格的經營者取得遺失物的,債權人有權要求返還遺失物原財產,但應由受讓人支付費用。同樣的規則也適用于漂流物、隱藏物和埋藏物。第四,“善意第三人”和“支付對價”兩個要件不變。第五,《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財產權的,參照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因此,善意取得不僅存在于所有權中,還存在于其他物權中。《擔保法解釋》第五十四條、第八十四條、第一百零八條分別規定了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的善意取得制度。《物權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善意取得的法律效力是原所有權人權利的喪失和所有權的轉移。同時,所有權人可以要求無權處分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要求讓與人返還不當得利。(三)受讓人無償取得某項財產的,無論是善意取得還是惡意取得,都不能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在合同法中,善意取得制度往往與無權處分相聯系,應當區分二者的關系。(2) 繼承取得,又稱傳受取得,是指通過一定的法律事實,取得原所有人對財產的所有權。這種方式是以承認原所有人對財產的所有權為前提取得的。繼承取得的原因包括法律行為取得和事實取得,而不是法律行為取得。具體方式為:1、民事主體雙方當事人通過買賣、贈與等合同行為達成轉讓所有權的協議,取得所有權的行為屬于連續取得。繼承人應當依照法律的直接規定或者法定有效遺囑的設定,取得被繼承人死亡時的個人合法財產。接受遺贈
公民、集體組織或者國家作為受贈人,按照被繼承人生前合法有效的遺贈取得遺贈財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如何多分財產
2021-01-16在中國警察過度執法怎么投訴
2021-03-12監護人有權利不讓爺爺奶奶看孩子嗎
2020-12-15執行死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5自愿放棄房產聲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22房屋抵押利息可以申請延期嗎
2020-11-19合同撕毀后還有效嗎
2020-11-28喪失繼承權會造成哪些影響
2020-12-06房地產開發轉讓手續應該如何辦理
2020-11-13北京無犯罪記錄證明怎么開
2020-12-03勞務外包是同工同酬嗎
2020-12-22觀察期間有工資嗎
2021-01-05“私了”事故中證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21-02-16開車身亡保險賠嗎
2020-12-26摩托車發生事故如何快速理賠
2020-11-17保險受益人變更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19怎樣選擇理想的保險公司?
2021-01-24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耕地保護
2021-02-20農民可以自主要求延長承包期嗎
2021-03-11土地轉讓的流程和所需材料是什么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