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2002年3月20日,a公司(有限公司)與B公司(有限公司)簽訂合同、章程,共同投資設立C公司(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50萬元,其中a公司持股75%,B公司持股25%。同年3月28日,a公司與張某簽訂了勞動合同。雙方約定張某在受聘為C公司總經理之日(以資金到位為準)為C公司股東。張某占C公司注冊資本150萬元(來自a公司在C公司的股份)的15%,其中5%為資本投資,10%由a公司捐贈。合同簽訂后,張某向A公司代表王某支付了7.5萬元。王給了張一張收據。同年4月,C公司成立后,張某出任C公司總經理。張某還將自己的股東情況告知了B公司,B公司沒有持有任何異議。2003年8月,a公司和B公司因故決定解散C公司。清算后,C公司剩余財產為200萬元。2003年10月,C公司向工商部門申請注銷,獲得批準。在公司清算過程中,a公司和B公司決定將張某剩余財產的15%歸a公司名下,a公司從所收款項中交給張某。張知道并認識到了這一點。2003年11月,a公司將投資本金7.5萬元(5%)退還給張某,并拒絕向張某支付剩余財產份額。2004年2月,張某將a公司和B公司訴至法院,就公司的收益分配權糾紛一案,對張某在本案中的原告資格是否合格有兩種不同的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張某的原告資格為:不合格。究其原因,在于參與公司收益分配是股東的權利,公司股東應當進行登記。而C公司沒有將張某的個人投資資金和a公司捐贈的股份在公司登記機關進行登記,張某的股東身份也沒有記載在許多股東大會的決議中。我國《公司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股東依法轉讓出資后,公司應當將受讓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以及轉讓的出資額記載在股東名冊上。由于沒有實際登記,股東名冊沒有記載,張某的股權轉讓也沒有實際完成,因此張某不具備C公司股東資格,不具備原告資格
第二種意見認為張某的原告身份是適當的。原因是張某以協議的形式轉讓了15%的股權,其作為投資者的身份十分明確,并實際通過A公司代理人王某將投資資金注入C公司。我國公司法公示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保護交易安全。在公司外,未經工商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但在本公司,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應當根據合同約定,本著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確定,且B公司知悉并認可a公司與張某之間的股權轉讓協議,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理由是:
是否辦理工商登記不是股權轉讓生效的法律要求。在C公司的工商登記中,張某雖未登記為公司股東,但a公司與張某之間的勞動合同中的股權轉讓內容,張某受雇的事實和收到張某的出資收據,足以確認張某已實際投資于C公司并實際取得C公司的股權;而B公司知道上述事實,無異議,故張某為C公司股東,根據《公司法》第三條第二款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第四條第一款規定,公司股東作為投資者,享有所有者根據對公司的出資額從資產中受益、作出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人員的權利。C公司清算注銷后,公司的股權已轉為公司清算后的剩余財產。張某在本案中主張的股權實際上是C公司清算后的剩余財產。因此,本案應屬公司剩余財產分配糾紛。a公司和B公司作為C公司工商登記的股東,對公司剩余財產享有直接分配權和實際占有權。作為股東,張先生也有權分配C公司的剩余財產。本案中,張某直接向a公司和B公司主張權利,原告資格為邱×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時可以申請賠償嗎
2020-11-19未按時支付定金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2-26請求交通賠償需要的證據是什么
2020-12-18責任認定書屬于結案嗎
2020-11-22法院提前刪除失信人信息的條件
2021-02-02怎樣補辦單位解除合同
2020-11-07主債權還沒成立,擔保合同還成立嗎
2021-01-13繼承房屋產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1-02-10如何確定被繼承人的債務范圍?
2020-11-24村長利用村民名義騙取扶貧貸款構成何種犯罪
2021-02-11如何變更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26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1-03-14飛機延誤賠償標準有什么
2021-02-05比例再保險經營方面的條款有什么
2021-03-07重大疾病險公司拒絕理賠該如何處理
2020-12-06保險公司應當賠償交通事故中自費藥品費用
2021-02-05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
2020-12-05汽車保險投保時需注意什么
2021-01-08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2020-11-29什么是出口保險理賠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