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雇員和雇主不在同一地區,雇員應該在哪里申請仲裁?《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負責管轄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爭議,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訂立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或雇主所在地。雙方向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勞動合同履行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有管轄權,員工與用人單位不在同一地區,員工應在勞動合同履行地申請勞動仲裁
首先,要確定爭議是否屬于勞動爭議,是否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直接解決。因此,在申訴前,必須確認本人與本單位的關系性質是勞動關系還是其他民事關系,勞動關系和合法勞動關系受法律保護,證明勞動關系存在的責任在于勞動者。員工要想得到法律保護,首先必須證明這種關系的存在。如果員工不能證明,他可能會敗訴,最有效的證據就是勞動合同。在沒有工資單的情況下,銀行工資卡記錄、請假單、交接單、工作許可證、工作服等可以作為證據。我們應該養成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保留這些東西的習慣勞動關系和勞動關系的區別對于沒有法律知識的人來說是一個難題。發生爭議時,可以通過咨詢律師或者詢問勞動仲裁部門是否立案來確定。如果認定雙方是勞動關系而不是勞動關系,應及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如果存在勞務輸出或輸入關系,首先要分清哪個是勞動關系,哪個是勞動關系。不能把勞動關系誤認為勞動關系。否則,將是徒勞的
(3)如果單位有工資單給你,你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節省時間
如果公司給你工資單,你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公司支付這筆錢。雖然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為這是一起勞動爭議,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直接提起訴訟還是有可能的,如果訴訟時效不夠,打贏官司不成問題
可見,發生勞動爭議時,勞動者申請仲裁的第一步是掌握與單位的關系性質,充分收集和掌握對自己有利的各種證據。只有抓住這一點,才能確定救濟方式,避免仲裁開始時的錯誤,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適用于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管轄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勞動爭議發生后,勞動者必須在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雖然這一規定不合理,但在勞動法修改前,申訴人仍需按照本規定的要求執行。超過60天將導致實體權利的喪失。在本案中,即使進入訴訟程序,也不會得到法院的支持在申請勞動仲裁時,上訴主體的確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原告主體,二是被告主體如果申訴人是職工,他們必須注意身份證上的名字。當勞動合同上的姓名與身份證上的姓名不一致時,應先到公安機關出具證明,證明兩人是一人,再申請仲裁,并以身份證上的姓名申請仲裁。否則,仲裁機關可能不予受理,或者勝訴后仍不能申請執行,如果單位是原告,必須注意使用其全稱,而且相關名稱必須與公章和工商部門的記錄保持一致
還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原告是誰,被申請人必須是與自己有勞動關系的對方當事人
申請勞動仲裁時如何確定上訴請求具有重要意義p>不是所有的爭議都在勞動仲裁的范圍內,也不是所有的仲裁請求都應該得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支持。如住房公積金糾紛,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現行勞動仲裁機構不受理社會保險糾紛。那么,在確定仲裁請求時,原告應當了解這些情況。但就社會保險糾紛而言,如果不提起仲裁,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是不會受理的
有的仲裁機構不受理,法院也不直接受理(如檔案退回)。如果申請仲裁時沒有提出請求,即使向法院提出請求,法院也不會受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堅持在仲裁期間上訴,并在仲裁后向法院提起訴訟。因為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可能不支持您的訴訟請求,但對于一些法院不受理的仲裁案件,無權剝奪您的訴訟請求權,法院肯定不會受理(如社會保險案件,目前北京市大多數法院都不受理),雖然他們得不到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也許有一天會有突破!雖然沒有人支持,但這一呼聲也是對中國法治建設的貢獻,也是法治建設的動力
在勞動爭議案件中,并不是上訴越多越好。確保上訴的充分性只是一個方面。同時,最好選擇一個相互矛盾和不兼容的請求。當然,在選擇時要考慮風險、成本、收益、相關證據等因素,再進行選擇。這一選擇過程也是一個利益與風險的平衡過程,非專業律師可能無法完成,如單位單方解除合同時,勞動者可以提出以下例行申訴:要求支付所欠工資、解除合同的經濟補償金等,另外支付50%的經濟補償,但你也可以嘗試增加一些上訴請求,比如要求被告支付雙倍的補償。如果出現拖欠工資的情況,可以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資并支付25%的經濟補償。雖然這樣的請求不會得到仲裁機構和法院的支持,但這又有什么意義呢!公民的權利一點一點地被爭取到目前,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在北京設立辦事處和分公司,這些總部往往在當地有更多的社會關系和更大的影響力。而且,公司認為在京招聘的員工多為在京本地員工,畢竟這些員工在總部申請仲裁很不方便,這也會讓很多員工放棄勞動仲裁。因此,大多數公司會在與員工簽訂的勞動合同中增加“發生勞動爭議時,以總公司所在地為準”等條款,或者對此沒有約定北京仲裁機構目前的做法是,勞動合同中明確約定管轄地的,由管轄地的仲裁機構管轄;如果沒有協議,就不接受。不過,北京各級法院并不認同這種做法。他們認為,勞動爭議管轄的首要原則是方便職工仲裁。因此,基于這一原則,他們認為勞動合同中的管轄權條款是一種選擇性條款,不具有強制性約束力,員工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事實上,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情況,即仲裁機關可以不受理,但法院肯定會受理。這兩者之間存在矛盾,很多員工不知道這些情況,因此在發生糾紛時總是心存疑慮和猶豫,往往失去有效的仲裁機會。因此,當發生類似糾紛時,員工應大膽接到仲裁機構的駁回通知書,再到合同履行地法院提起訴訟。不用擔心公司的管轄權異議,也不用關心勞動合同中類似的條款
在這方面,南方一些地方做得更好。例如,th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判決書下來后續程序如何
2021-02-25老婆人在國外要離婚怎么辦
2021-01-04商事審判中幾個法律適用問題
2021-03-12殘障人士繼承房產是否需要監護人
2021-01-20自書遺囑與代書遺囑的有效要件
2021-02-03訂婚退婚訂金怎么辦
2020-12-22移送管轄案件能否不予受理
2020-12-17民法宣告失蹤的條件有什么
2021-02-13被迫簽訂有欺詐性合同如何處理
2021-02-05交通事故理賠有什么程序
2021-03-07公司單方調崗降薪是否屬于違法
2021-01-20什么是壽險投保十項須知?
2021-03-02養老概念股一覽有哪些
2021-01-23建筑工程保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20如何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
2021-03-14保險合同變更申請書的內容
2021-02-06車上人員責任險常見問題
2020-11-29交通保險最多賠多少錢
2020-12-14保險代理人是否與保險公司構成勞動關系
2021-03-03交通事故法院判決后保險公司會提起上訴嗎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