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93次會議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為正確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民事審判實踐,現予公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對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補充說明如下:
第一條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的“勞動爭議發生日期”為準:(一)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發生的工資爭議,用人單位能夠證明書面通知勞動者拒絕支付工資的,書面通知送達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用人單位不能證明的,勞動者主張權利的日期為勞動爭議發生的日期。(2)用人單位因解除勞動關系發生爭議,未證明勞動者收到解除勞動關系書面通知的時間的,勞動者主張權利的日期為勞動爭議發生的日期
(3)勞動者能夠證明用人單位承諾的支付時間為勞動關系終止后的具體日期的,用人單位承諾的支付日期為勞動爭議發生的日期。勞動者不能證明的,以勞動爭議發生之日為終止勞動關系的日期。第二條拖欠工資爭議,勞動者申請仲裁時勞動關系仍然存在的,用人單位以勞動者申請仲裁超過60日為由要求不予支付爭議費用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三條勞動者以用人單位的欠薪收據為證據,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不涉及其他勞動關系糾紛的,用人單位能夠證明勞動者收到拒付工資通知書的除外,第四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因勞動關系是否終止發生爭議的,視為拖欠勞動報酬糾紛,作為一般民事糾紛處理,是否應當支付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第五條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終止或者終止勞動關系后,要求用人單位退還定金、定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保險金、,收取的勞動合同抵押物、抵押物,或者辦理勞動者人事檔案、社會保險關系等轉移手續,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后,當事人依法提起訴訟,第六條勞動者因工傷或者職業病,要求用人單位依法承擔工傷保險待遇爭議的,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后,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當事人依法提起訴訟的,第七條下列爭議不屬于勞動爭議:(一)勞動者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發放社會保險金的爭議;(二)因住房制度改革發生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公有住房轉讓爭議;(三)勞動者爭議勞動者對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傷殘等級鑒定結論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職業病診斷鑒定結論的異議(4)家庭或者個人與家政服務人員之間的糾紛(5)家庭或者個人與家政服務人員之間的糾紛第八條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于墊付部分工資或者醫療費的裁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用人單位不履行前款規定的支付義務,勞動者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第九條人民法院應當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商號作為勞動者與使用該商號的個體工商戶之間勞動爭議訴訟的當事人,第十條勞動者因履行勞務派遣合同發生勞動爭議提起訴訟的,以派遣單位為被告;第十一條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同一裁決不服,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的,由人民法院合并審理,雙方互為原告和被告。在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撤訴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另一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繼續審理。第十二條當事人在申請仲裁期間能夠證明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客觀原因不能申請仲裁的,第十三條當事人能夠證明在申請仲裁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申請仲裁期間中斷:(1)向對方主張權利
(2)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3)勞動仲裁律師申請仲裁期間,對方同意履行義務被中斷的,申請仲裁期間從對方明確拒絕履行義務,或者有關部門作出決定或者明確表示在訴訟過程中不履行第十四條規定的義務時起重新計算,勞動者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財產保全措施,人民法院認為申請人確有經濟困難或者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可以逃避支付的,減輕或者免除勞動者的擔保義務,第十五條人民法院作出財產保全裁定,應當在勞動仲裁機構裁定或者人民法院判決書生效后三個月內,通知當事人申請強制執行。逾期不申請的,用人單位制定的內部規章制度與集體合同、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不一致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撤銷保全措施。
第十六條,勞動者要求優先適用合同的,第十七條當事人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持下達成的勞動權利義務調解協議,具有勞動合同的約束力,可以作為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持人民法院判決的依據爭議調解委員會,當事人僅就勞動報酬爭議達成調解協議。用人單位不履行調解協議約定的支付義務,勞動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作為普通民事糾紛受理。第十八條本解釋自10月1日起施行,2006.本解釋施行前本院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規定不一致的,本解釋施行后以本解釋規定為準,人民法院對尚未審結的第一、二審案件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結案的案件再審不適用本解釋的規定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原始股和干股有哪些不同
2020-12-08哪些三維商標是不能注冊為立體商標的
2020-11-10簡易程序和一般交通事故認定書有什么區別
2021-02-05婚姻自由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10反擔保合同的保證期間多久起算
2021-03-05學生在學校被同學弄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5業主委員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和登記手續
2021-01-22住房公積金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1-03哪類集資房能夠轉讓
2021-02-25公房使用權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1-06合同終止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9試用期要交保險嗎
2021-02-11勞務外包工傷責任如何擔責
2021-01-10裁員多少人以上要提前30日公告
2021-01-05勞動爭議仲裁庭審被申請方聯系不上怎么處理
2021-01-17人身意外險包括自殺嗎
2020-12-07過渡時期適用第三者險如何處理
2021-03-18我國人身保險合同中的自殺條款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7可以取消外資保險公司高管終身在中國任職資格的情形
2020-12-12公司拖欠五年保險如何維權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