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公司請了一個月的探親假,回去探親。探親期間,公司以掛號信的形式向小明發出解除合同通知,要求小明回單位辭職。小明在休完探親假回家的那天簽了掛號信。小明一直沒有回原單位辦理辭職手續,又找到了另一個工作單位。3個月后,小明聽說可以就原單位的行為申請勞動仲裁,于是向當地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勞動仲裁委員會駁回了小明的仲裁申請,理由是他在60天內沒有申請仲裁,超過了勞動爭議仲裁的期限。后來,人民法院在一審、二審和上訴復核中均以此為由駁回了他的上訴,分析認為:本案的焦點是60日勞動爭議仲裁時效,是指權利人向法院等部門主張權利的期限。在規定的時間內,如果我們不向法律規定的部門提出索賠,我們將放棄訴訟權利,其請求權只能通過其他途徑請求,一般民事案件訴訟時效的計算原則是“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或者權利受到侵害之日”,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時效從被請求之日起計算發生勞動爭議,無論當事人是否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
在本案中,小明在單位發出的終止合同掛號信上簽字,表示他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訴訟時效自收到掛號信之日起計算。本案中,小明因訴訟時效超過60天而失去了保護其合法權益的機會
根據有關規定,勞動爭議的訴訟時效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計算。例如,用人單位拖欠勞動者工資的糾紛,從用人單位拖欠勞動者工資之日起計算。當勞動者知情時,勞動爭議訴訟時效從用人單位拖欠勞動者工資之日起計算,或經反復催促無結果時,往往超過訴訟時效,勞動者的“血汗錢”往往難以拿到。對此,市高院認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拖欠、扣費糾紛時,市各級法院不能簡單地以糾紛發生的時間作為糾紛發生的日期,而應從勞動者追索權被駁回之日起計算,為了避免不法單位借助“藥方”逃避法律責任,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大多數不按時支付的用人單位都會做出“等到經濟形勢好轉時再支付”和“一定時間支付”的承諾。在這種情況下,勞動者有正當合理的期待,不應認為發生了糾紛。由于單位處于有利地位,工人們往往在單位欠薪時忍氣吞聲,以保住工作。因此,對糾紛的發生可以從寬理解。但由于勞動部規定,工資記錄應當保存兩年以上備查,勞動報酬單位的追索權可以限制在兩年以內。當然,如果用人單位有證據證明爭議確實發生,勞動者應當在勞動法規定的60天申請期限內申請勞動仲裁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特價商品不退換合法嗎
2021-03-07申請對工傷認定的行政復議期限是多久
2021-03-12給他人起外號侵犯人格權益嗎
2020-12-02普通合伙企業與有限合伙企業的區別
2021-02-06勞動關系轉移是什么意思
2020-12-07意向合同需要本人簽字嗎
2021-01-14買集資房有風險嗎
2021-02-27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差別
2020-12-13試用期之間離職公司不批怎么辦
2021-01-29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方式有哪些
2020-12-19建筑工程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2-29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3同一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同時兼營財產和人身業務嗎
2021-02-13交通肇事跑路保險能賠嗎
2020-12-29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都有哪些
2021-01-05保險中介是什么意思
2020-12-20法律對交強險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16車險理賠注意事項
2020-11-13同樣是拆遷,公益拆遷補償怎么不一樣
2021-03-17拆遷安置房辦理產證需要多少錢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