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與故意殺人的界限
區分兩者的標準是使用危險方法實施犯罪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行為人使用的危險方法是殺人、傷人或毀壞公私財物,其行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就構成該罪;如果其行為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應當依照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七十五條的規定,分別以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毀壞財物罪論處。
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公共安全或公共危險,其義如何?在國外刑法理論中有以下四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公共危險是指對不特定人的生命、身體或者財產的危險;第二種觀點認為,不問是特定不特定,只要是對多數人的生命、身體或財產的危險,就是公共危險;第三種觀點認為,公共危險是指對不特定,并且多數人的生命、身體或財產的危險;第四種觀點認為,公共危險是指對不特定或者多數人的生命、身體或者財產的危險。國外通說持的是第四種觀點。
我國通說觀點則認為,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數人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財產以及公共生產、生活的安全。
筆者認為,我國刑法理論上通說的觀點是完全正確的,它全面、準確地揭示了危害公共安全罪這類犯罪的本質特征,為我們認定這類犯罪、區分這類犯罪與其他犯罪的界限提供了科學的依據。著名刑法學家王作富教授在談到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征時指出,這一類犯罪的特點在于,它一旦實施,一般都可能同時造成許多人的死傷或者財產的廣泛破壞,而不僅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人或財產:一個是“多”字,就是可能損害的對象的數量多;第二個是“廣”字,就是說這種犯罪所危害的范圍可能很廣。
對于“不特定”的含義,他進一步指出,這是從這類罪的根本性質上講,具有可能危害到不特定的對象,而不是說每個案件的被告人的行為都不可能有特定的對象,或者說所造成的后果都是沒有準數的。這些論述是很精辟的,對實踐富有指導意義。筆者認為,根據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本質特征,司法實踐中認定放火、投放危險物質、爆炸等行為是構成故意殺人罪還是放火、投放危險物質、爆炸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其標準就是看行為一經實施,是否在客觀上造成或有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財產或公共生產、生活遭受損害。如果是,則為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果不是,則定故意殺人罪。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行為人實施放火、投放危險物質、爆炸等行為在主觀上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如目的在于殺死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的人,但只要其行為在客觀上造成或有可能造成公共安全的危險,就應認定為放火、投放危險物質、爆炸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好了,以上就是律霸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相關法律知識,希望各位已經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個完整的認識,并且能讓您知道您所遇到的問題的下一步該怎么去做。如果您在遭遇了類似的問題,一定要用法律的武器為自己捍衛公平,如您需要法律咨詢,請進入律霸網,咨詢專業律師,相信定會有完美的答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驅逐出境是否適用臺灣
2021-01-14認定醫療事故需要的證據有哪些
2021-01-14行政案件中有偽證嗎
2021-03-24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0-12-26無房產證房屋轉讓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23提示免責格式條款怎么寫
2021-03-24非直系親屬房產贈予合同怎么寫
2021-03-14贍養糾紛調解技巧有哪些
2020-12-24父母去世房產繼承有期限嗎
2021-03-23土地變更登記怎么辦理
2021-01-05離婚了房產證是兩個人的名字還需要更改嗎
2021-02-08從事勞務派遣是否需要資質
2020-11-13勞務外包協議書
2020-12-20房屋火災意外險多少錢
2021-01-24貨物運輸途中滅失,代辦托運人需要賠償嗎
2021-01-03“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是否可以作為雙方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0-12-05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名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16此案保險公司應拒賠
2020-11-24汽車必交的保險有哪些
2020-11-15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的三換模式是指什么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