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與故意殺人的界限
區分兩者的標準是使用危險方法實施犯罪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行為人使用的危險方法是殺人、傷人或毀壞公私財物,其行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就構成該罪;如果其行為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應當依照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七十五條的規定,分別以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毀壞財物罪論處。
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公共安全或公共危險,其義如何?在國外刑法理論中有以下四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公共危險是指對不特定人的生命、身體或者財產的危險;第二種觀點認為,不問是特定不特定,只要是對多數人的生命、身體或財產的危險,就是公共危險;第三種觀點認為,公共危險是指對不特定,并且多數人的生命、身體或財產的危險;第四種觀點認為,公共危險是指對不特定或者多數人的生命、身體或者財產的危險。國外通說持的是第四種觀點。
我國通說觀點則認為,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數人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財產以及公共生產、生活的安全。
筆者認為,我國刑法理論上通說的觀點是完全正確的,它全面、準確地揭示了危害公共安全罪這類犯罪的本質特征,為我們認定這類犯罪、區分這類犯罪與其他犯罪的界限提供了科學的依據。著名刑法學家王作富教授在談到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征時指出,這一類犯罪的特點在于,它一旦實施,一般都可能同時造成許多人的死傷或者財產的廣泛破壞,而不僅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人或財產:一個是“多”字,就是可能損害的對象的數量多;第二個是“廣”字,就是說這種犯罪所危害的范圍可能很廣。
對于“不特定”的含義,他進一步指出,這是從這類罪的根本性質上講,具有可能危害到不特定的對象,而不是說每個案件的被告人的行為都不可能有特定的對象,或者說所造成的后果都是沒有準數的。這些論述是很精辟的,對實踐富有指導意義。筆者認為,根據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本質特征,司法實踐中認定放火、投放危險物質、爆炸等行為是構成故意殺人罪還是放火、投放危險物質、爆炸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其標準就是看行為一經實施,是否在客觀上造成或有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財產或公共生產、生活遭受損害。如果是,則為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果不是,則定故意殺人罪。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行為人實施放火、投放危險物質、爆炸等行為在主觀上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如目的在于殺死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的人,但只要其行為在客觀上造成或有可能造成公共安全的危險,就應認定為放火、投放危險物質、爆炸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好了,以上就是律霸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相關法律知識,希望各位已經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個完整的認識,并且能讓您知道您所遇到的問題的下一步該怎么去做。如果您在遭遇了類似的問題,一定要用法律的武器為自己捍衛公平,如您需要法律咨詢,請進入律霸網,咨詢專業律師,相信定會有完美的答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賠償多少錢
2021-01-23什么是拆遷安置房,如何購買
2021-02-15隱名股東合法嗎
2021-01-24商標許可人權利和義務分別是什么
2020-11-30計算機應用程序可否獲得專利
2021-02-14交通肇事罪檢察院到法院多久能判下來
2020-12-23夫妻個人財產,配偶和子女有居住權嗎
2021-03-03股權擔保合同怎么寫
2021-03-16胎兒能不能行使繼承權
2020-11-23夫妻共同財產包含哪些內容,如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2021-01-01唯一住房如何豁免執行
2021-01-08什么情形適用于勞務合同
2021-01-01空難死亡賠償金是否屬于遺產
2020-11-18關于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適用范圍
2020-12-20車輛轉賣未告知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可拒賠嗎
2020-12-10如何查詢保險撤案了沒
2020-12-26辭職后保險怎么處理
2020-11-20論訴訟代理主體之規范
2021-02-15土地承包合同包括哪些條款
2021-02-23承包合同只有一方簽字算欺詐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