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問題的幾種訴訟代理主體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律師、當事人的近親屬、有關的社會團體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薄缎姓V訟法》、《刑事訴訟法》也有類似的規定。因此,我國訴訟代理的主體是開放式的,多元的。這種多元主體參與訴訟代理的體制一方面擴大了當事人選擇訴訟代理人的范圍,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諸多弊端。其中一個共性問題是非執業律師訴訟代理人無法投保職業責任保險,如果訴訟代理人在訴訟代理中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當事人無法通過職業責任保險途徑獲得賠償。為了分化律師執業風險、保護被代理人的利益,我國建立了律師執業責任保險制度。但該責任保險所針對的是執業律師的執業行為,對于非執業律師的訴訟代理行為并不為該種保險所涵蓋。比如,中國**保險公司的《律師執業責任保險條款》第三條為“被保險人的注冊執業律師在中國境內(港、澳、臺地區除外)以執業律師身份代表被保險人為委托人辦理約定的訴訟或非訴訟律師業務時,在列明的追溯期開始后,由于過失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或律師委托合同的約定,致使委托人遭受經濟損失,依法應由被保險人承擔的經濟賠償責任,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限內提出索賠的,本公司根據本條款的有關規定負責賠償。”
第一,以非執業律師身份從事訴訟代理的律師。對某地法院2008年所受理的300件民事一審案件統計資料顯示,代理訴訟的律師有20﹪以非執業律師身份介入訴訟。執業律師以非律師身份從事訴訟代理活動直接侵害了被代理人的合法權益。以非律師身份從事代理活動的執業律師往往采取向委托人隱瞞其真實身份的方式進行訴訟代理,委托人由于法律知識的欠缺無法甄別其訴訟代理行為的性質,主觀上仍認為該律師是“執業律師”。律師非以執業律師身份從事訴訟代理顯然未經其所在律師事務所許可,委托人也未與律師事務所簽訂委托代理合同,其訴訟代理行為是個人行為,而非履行職務行為。由于律師訴訟代理行為而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當事人無法從律師事務所獲得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環評未驗收如何處罰
2021-03-10動物致人損害的形態可分為哪幾種
2020-11-12解除同居關系是否退彩禮錢
2021-03-10房地產開發法律顧問合同
2021-02-02訴訟保全可以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31反擔保抵押是什么意思,適用哪些情況
2020-12-30沒有尸檢的交通事故鑒定書是否有效
2020-11-08車禍傷者的賠償起訴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0-11-23監護人實施家庭暴力,可以重新指定監護人嗎
2021-01-17離婚協議中贈與財產能否再要回來
2021-03-07因企業自主進行改制發生爭議法院是否受理
2021-02-07最新輕傷鑒定標準
2021-02-05交通事故賠償項目參照標準
2021-02-22如何應付房屋租賃中易見的法律糾紛
2020-11-26被競業限制的對象如何界定
2021-01-12在校學生實習期間受傷是否算工傷
2020-12-04勞動仲裁輸了可以打幾年
2021-02-25自殺案首判中會出現什么問題
2021-03-15保險經紀人的經營業務指的是什么
2021-01-17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是怎樣的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