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校的行政主體地位一般認為高校是事業(yè)法人。根據(jù)法人的目的和任務不同,我國民法通則將法人分為企業(yè)法人和非企業(yè)法人。企業(yè)法人與非企業(yè)法人劃分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是否營利。營利性組織均為企業(yè)法人,非營利組織為機關、事業(yè)單位、社團法人等非企業(yè)法人。中國教育法規(guī)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設立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國《高等教育法》第24條規(guī)定:“高等學校的設立應當符合國家高等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國務院頒布的《社會力量辦學條例》第六條還規(guī)定:“社會力量辦學的教育機構不得營利。”。由此可見,在非企業(yè)法人中,我國高校屬于事業(yè)單位法人,高校作為事業(yè)單位法人,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一是以服從權力為基本原則、以學校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教育行政關系;二是以平等補償為基本原則、以財產所有權和流轉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民事關系。”教育行政關系反映了國家與教育之間的縱向關系,其實質是國家如何領導、組織和管理教育活動。這種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事先由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沒有自由選擇的余地。政府與大學是一種不平等的領導服從法律關系。政府有絕對的權力,高校必須履行行政機關的命令民事法律關系是高校與其他機關、企業(yè)、社團、法人之間的橫向關系。其實質是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自愿的,主體之間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高校取得法人資格后,有權獨立行使和參與民事活動
因此,在實際的教育法律關系中,高校可以具備兩個主要資格:參與行政法律關系時,取得行政權力,承擔行政義務,是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它參與民事法律關系,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是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然而,高校民事法人地位的取得,主要是在高校與周邊環(huán)境、周邊環(huán)境有關系的情況下取得的。與學生的直接關系涉及民事法律關系的情況并不常見。換句話說,大學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一種行政法律關系。在行政法律關系的構成中,其構成主體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所謂行政主體,是指法律、法規(guī)授權享有和行使國家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能夠獨立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行政機關或組織。行政相對人是行政法律關系的參與者和當事人。行政主體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是公民、法人或組織
根據(jù)行政主體概念的界定,必須具備行政主體資格,無論是行政機關、授權組織還是受托組織。因此,判斷一個非行政組織是否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關鍵在于它是否具有法律法規(guī)的授權或國家機關的委托來享有行政權力。一般來說,社會團體、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經法律法規(guī)授權或者行政機關委托,可以成為行政主體。高校接受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和管理時,在與教育行政機關的法律關系中,教育行政機關是行政主體,高校是行政相對人。然而,隨著角色、地位和場景的變化,高校在管理學生時能否成為行政主體
在第一次大學生因拒絕頒發(fā)“畢業(yè)證”和“學位證”而對高校提起行政訴訟后,全國行政法學會會長英年指出:“學院和大學,特別是國家設立并向教育部備案的學院和大學,應該是國家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機構。”學校是教育制度的執(zhí)行者和實施者,教育制度的實施和實施是國家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與高校不能形成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高校與學生的關系只能是行政法律關系。“大學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同于普通民事主體之間的平等法律關系,而是一種具有管理與被管理、命令與服從性質的行政關系。”顯然,高校行政權力的獲得是基于行政管轄權所產生的學生管理與被管理、命令與服從之間的不平等。同時,高校行政權力的獲得與教育者的受教育權密切相關。在許多情況下,行政權力的獲得是從教育權轉變而來的。高等學校處分權的可訴性
教育部2005年頒布的《高等學校學生管理條例》第57條和第58條規(guī)定:“大學開除學生的決定應由校長會議研究決定。""開除學籍的處罰決定書,應當報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同時,中國《教育法》第42條規(guī)定,“受教育者對學校的處罰不服,有權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換言之,對于高校開除學生的處罰,首先,學校必須報上級備案;其次,如果學生表示不滿,可以向相關部門上訴。此外,法律中沒有其他規(guī)定,也沒有訴訟。因此,在司法方面在實踐中,法院依據(jù)的是《教育法》。該規(guī)定完全排除了學生尋求司法救濟的途徑,使其不受對學校的處罰。只有在處理上訴的決定仍然不合理的情況下,申訴人才能向負責上訴的行政部門提起訴訟這一法律真空涉嫌“空白授權”,所謂“空白授權”原則是指“立法授權行政機關規(guī)定法律應當規(guī)定的法律構成要件,甚至法律效力,這容易使公民的權利和義務處于不確定狀態(tài),也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行政權力濫用的可能性。“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他們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yī)療事故技術鑒定費用支付原則是怎樣的呢
2020-12-25個人合伙企業(yè)中對于企業(yè)的的資產怎么認定
2021-02-19贍養(yǎng)父母有標準嗎,具體標準是什么
2020-11-23車禍致人傷殘如何索償
2021-03-25山西銀監(jiān)會非法集資條例是如何規(guī)定的
2020-12-16法院解凍銀行賬戶需要多長時間
2021-01-07淺談美容手術醫(yī)療糾紛及其防范
2020-12-11哪些遺產可以繼承,范圍有哪些
2021-03-03超市摔倒找不到侵權人怎么辦
2021-03-21競業(yè)限制期間可否申請專利
2020-12-30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二)
2021-01-15實習期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發(fā)生事故屬于工傷嗎
2020-12-10運輸途中瓷器毀損由誰承擔責任
2020-11-23為什么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2-14保險經紀人的經營業(yè)務指的是什么
2021-01-17養(yǎng)老保險辦理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3-22地震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2管理保險公司正式申請設立的機構是哪個
2021-03-03拆遷補償款提存的程序
2021-03-20拆遷補償協(xié)議沒簽房產證能交嗎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