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在代理權終止后,行為人無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以委托人名義訂立合同,對方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法》有效
本條規定了合同的效力
所謂表面代理,是指行為人在代理權終止后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簽訂合同。如果對方有理由相信其擁有代理權,則對方可以要求我承擔合同中規定的義務,并受合同約束。本法確立的表見代理制度是為了保護合同相對人的利益,維護交易安全。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在行為人沒有代理權后,怠于履行注意義務的人將直接承擔代理合同的責任,超出代理權或代理權終止
見代理合同應滿足以下條件:
L.行為人未經本人授權與第三人簽訂合同。本條規定了三種情形:無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終止。2、合同的對方當事人必須是誠實信用的,主觀上沒有過錯。所謂誠信,是指對方當事人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行為人的實際行為;所謂無過錯,是指相對人的無知不是由其粗心大意造成的。如果相對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已經終止,但仍與行為人簽訂合同,則不構成明顯代理,合同相對人在本條立法過程中不受保護,對于是否要求將我的過錯作為表見代理合同的構成要件,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表見代理合同應當以過錯作為要件,否則對自己不公平;另一種觀點認為,表見代理最重要的特征是,對方當事人有正當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而不必詢問自己是否有過錯。這部法律基本上采納了第二種意見。一般來說,表見代理合同的出現與我的過錯有關。例如,由于我的管理制度混亂,他的公章和介紹信被他人借用或冒用以簽訂合同;當我知道演員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方簽訂了合同,但沒有否認,等等。所有這些都表明我有錯。然而,建立表見代理制度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交易的安全,不使無過錯的相對人一無所獲。因此,只要對方在與未經授權的代理人簽訂合同時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對方有時就很難證明自己在與未經授權的代理人簽訂合同時是否有過錯。因此,在本條規定中,當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過代理權,或者在代理權終止后仍以自己的名義訂立合同時,只要對方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本合同即有效。應注意,本條的規定與本法第48條的規定不同。第四十八條規定的合同生效前必須經負責人批準,而本條規定的合同生效前無需經負責人批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名合同物權法中的規定是什么
2020-11-14一首歌的版權費是多少
2020-12-15單獨保證與共同保證的責任承擔有什么不同
2021-03-08政治權利和自由包括哪些
2020-12-22擔保法解釋一
2020-12-14個人借貸的借貸保證要準備嗎
2021-03-04盜竊罪判幾年
2020-12-11虛假離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1-01-18監護人有權禁止未成年人談戀愛嗎
2021-01-26商鋪可以贈予非直系親屬嗎
2021-01-12交通事故放車協議
2021-03-16銀行監督機構從業人員需承擔哪些法律職責
2021-02-17集資房和統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10有買賣合同是否可以領取房產證
2021-02-25詳細解釋勞動法試用期的約定
2020-12-28離婚訴訟中人壽保險的價值怎樣確定
2021-02-06投保人壽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6產品質量責任保險中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2家庭財產保險對哪些情況的財產損失承擔責任
2021-02-08保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