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的含義根據《合同法》第21條,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也就是說,受要約人同意接受要約的所有條件,并與要約人訂立合同。承諾應當以通知的形式作出,但按照交易慣例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承諾的法律效力是,承諾一經作出并交付給要約人,合同即成立,要約人不得拒絕。承諾在國際貿易中也被稱為“接受”或“成交”
接受的有效條件。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要約和承諾是對方的行為。因此,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即使受要約人以外的任何第三方知道要約的內容并表示同意,也不能視為接受要約。受要約人通常指受要約人本人,但也包括其授權代理人。前者和后者的作用相同。必須在有效時間內作出承諾。要約僅在有效期內有效。一旦接受方接受,合同就可以成立。因此,必須在此期限內進行驗收。如果要約未規定期限,則雙方應立即接受;在非對話者之間,應在合理的時間內作出承諾。承諾在要約期限屆滿后作出的,為逾期承諾,不具有承諾效力的,視為新要約。但是,受要約人在要約期限內作出承諾的,按照正常情況,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到達要約人。但是,如果由于通信故障(如電纜故障和信件誤發)導致驗收延遲,則屬于特殊延遲。在這種遲交驗收的特殊情況下,承兌人本可以預期由于及時驗收而訂立合同。根據誠實信用原則,要約人應當承擔通知義務,即及時向承兌人發出逾期承諾通知。如果延遲通知,則該承諾將被視為不延遲,并應建立合同。承諾遲延的時間屬于一種事實通知。要約人將遲到的事實通知承兌人已足夠,并根據發送生效,未到的風險應由承兌人承擔。承諾必須與要約內容完全一致。也就是說,接受必須是無條件接受要約的所有條件。因此,第三方向要約人作出的任何“承諾”;超過規定時間的任何承諾(有些也稱為“延遲承諾”);任何內容與要約不一致的承諾都不是有效的承諾,而是新的要約或反要約。合同只有在原要約人接受后才能成立。口頭承諾在要約人理解時生效。非口頭承諾的生效時間以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的時間為準。一般認為,承諾與要約一樣,允許在向另一方交付之前或同時撤回。但是,延遲通知撤銷承諾不具有撤銷承諾的效力。承諾的方式有很多種。我不會在這里一一列舉。承諾只有在具備有效條件時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掌握有效條件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您的情況更復雜,或者您想了解更多關于承諾的信息,您可以咨詢Luba online的專業律師。歡迎您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當股東權利受侵害時應當如何處理
2020-12-25對方違章停車發生刮蹭誰的責任
2020-12-18父母以贍養為前提的贈與可否撤銷
2020-12-30有家暴的婚姻按法律怎么處理
2021-02-02單方面離婚申請書
2021-01-27家庭婚姻矛盾鬧事謾罵侮辱的離婚處理
2020-12-20再婚放棄撫養權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5委托他人代理訴訟,有什么新規定
2021-02-11在學校被傳染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7買房購房合同霸王條款有哪些情況可以維權
2020-11-20哪些人不能擔任法定代表人
2021-02-23派遣證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2-10勞動合同關系幾年內訴訟有效
2021-02-12中止履行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0-11-10實習期沒有工資需要簽合同嗎
2021-02-13保姆提供勞務致人損害由誰擔責
2020-12-30團體意外險期限是多久
2021-03-02保險合同中延遲生效條款如何生效
2021-01-20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的生效時間
2021-02-18人身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