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兩次提到“批準”的概念。批準是現代民事法律規范中的一種后續承認制度,允許我承認未經授權的代理人、無權處分的人和民事行為能力有限的人所犯的民事行為。批準權是指未經授權的代理人、無權處分的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行為通過特定的法律行為成為有效法律行為的權利。一、批準方式。應向特定的第三人或行為人表示批準。因此,對第三人或行為人以外的人表示同意不能視為批準。至于具體方式,批準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默示的。一般來說,委托人應以明確的方式予以批準。例如,如果委托人的意圖是通過語言、書面或其他方式直接表達的,只要能夠清楚地表明委托人的意圖,但如果法律規定應以書面形式表達,則應以書面形式表達,也可以暗示批準。默示分為作為(具體行為)和不作為(默示)。在使用默示方式時,批準應當采取積極的行為,即通過其自身的“行為”來推斷其真實含義。例如,委托人不返還行為人取得的財產,或者行為人未經委托人授權出售委托人的財產,但委托人事后接受收入。原則上,除非法律明確規定,否則沉默不能被視為批準。例如,中國法律第66條規定,“如果我知道他人以我的名義實施民事行為,并且不否認該表述,則應視為同意”,即沉默批準。2.《合同法》第47條第2款規定,對方當事人可以催告法定代表人在一個月內予以批準。法定代表人未表示的,視為拒絕認可。《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對方當事人可以催告委托人在一個月內予以批準。如果委托人未作出指示,則應視為拒絕批準,確定批準期限對行為人和對方都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未決行為的效力取決于我是否批準。如果我不受一段時間的約束,我可能會無限期推遲批準,影響盡快確定未經授權行為的法律效力,可能導致對方長期處于不穩定的法律關系中并遭受損害。但是,《合同法》第51條只規定,無權處分他人財產的人經債權人認可或者無權處分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合同有效。遺憾的是,債權人的追認沒有期限,使得效力未定的行為在民法上缺乏統一的期限。以上是我們對“效力未定合同的批準”的法律回答。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效力未定合同的法律效力從一開始就是不確定的,只有在法定代理人向第三方明示或暗示確認后才生效。此外,法定代表人可以主動或被動地行使批準權。如果您對本合同的有效性未定的批準有其他疑問,請及時聯系您的律師,我們將根據您的具體情況提供相應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剝奪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辯護詞
2020-12-25詐騙立案了可以銷案嗎
2021-02-27非法同居是否構成繼子女關系
2021-03-12注冊外貿公司的經營范圍
2021-01-22反擔保成立的要件是什么,組合貸款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23診斷證明是與傷殘鑒定嗎
2021-01-24破產和解的積極意義有哪些
2020-12-05夫妻婚內借條的法律效力
2021-02-23新婚姻法離婚條件有哪些
2021-03-24人民法院是否必須執行仲裁裁決
2020-12-18在合同里約定安全免責條款有效嗎
2021-03-23醫療糾紛的防范
2020-11-09異地買房如何提取公積金
2021-01-23如何理解免責條款
2021-01-15簽派遣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區別
2020-12-05怎樣才能守法跳槽
2020-11-26如果企業沒有參保,發生工傷事故農民工該怎么辦?
2020-12-11拖欠工資如何認定為債務
2021-03-23意外傷害險可分為哪些種類
2020-11-12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有哪些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