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約邀請的法律意義
關于要約邀請是事實行為還是意圖的表現,仍有不同的觀點。一些學者指出,要約邀請的性質是一種事實行為,而不是意圖的表達。要約邀請不是意思表示,而是事實行為,即要約邀請是當事人訂立合同的準備行為。發出要約邀請時,雙方仍處于訂立合同的準備階段。一些學者將要約與要約邀請進行了比較:要約是一種具有法律意義的意圖表達,旨在訂立合同,行為人必須承擔法律責任;要約邀請是當事人訂立合同的預備行為,行為人不承擔責任。因此,要約邀請本質上是一種事實行為。要約邀請在本質上仍然是一種事實行為,但它是一種具有一定法律意義的事實行為。上述觀點的理由并不充分:第一,要約邀請是一種預備行為,當事人處于締約的預備階段,這并不是要約邀請是事實的原因。第二,就要約邀請而言,行為人不一定要承擔責任。如果行為人在要約邀請中有QZ等違法行為,仍需承擔合同法上的責任。第三,要約邀請作為一種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其法律意義是如何產生的?這和邀請函無關嗎?要約邀請的法律意義在于要約邀請的內容。例如,拍賣公告就是要約邀請。拍賣公告中關于拍賣標的、拍賣時間和地點的規定是否可以隨意變更?上述內容的有效性實際上就是意義表達內容的有效性。事實上,學者們主張要約邀請是一種事實行為,沒有成立的理由,只是習慣性思維。
事實行為和表達行為是相對應的概念。事實行為是非表達性行為,效力的發生不取決于當事人的心理狀態或當事人的意志;要約邀請是一種表達行為,包括合同當事人的愿望,甚至包括交易條件。它的有效性取決于被邀請者的意愿。因此,可以排除要約邀請是事實行為的結論。要約邀請是一種表達行為,而最重要的表達行為是意圖的表達。要約邀請是否為意思表示,應當以表達行為為基礎進行討論。如果要約邀請是意圖表達,要約邀請可以構成法律行為。法律行為是根據當事人的意思能夠產生私法效力的行為。
合同法第15條規定: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發出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從本條的規定來看,要約邀請的含義僅限于允許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這只是合同意圖信息的傳遞。要約邀請只會讓“自己”(受要約人)具體而明確。我國合同法關于要約邀請的規定秉承傳統,認為要約邀請只是簽訂合同的準備,只是向對方發出要約的呼吁,雖然忽略了要約邀請的另一個法律意義——提出交易條件,甚至使交易條件具有約束力,但要約邀請可分為兩類。一種是邀請要約人提供交易條件。《合同法》第15條所述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和招股說明書,不僅邀請他人(特定人和未指定多數人)報價,還提出了一些交易條件。商業廣告分為兩種情況:提出交易條件和簡單的宣傳。當事人也可以在要約邀請書中提出交易條件的保證。以標準條款為例,因為標準條款通常提出交易條件。標準條款可以以要約或要約邀請的形式表達。例如,經營者使用門店通知(標準條款的一種表達形式)提出:“十對一假”,這意味著它不是要約(因為它缺乏合同的必要條款),而是要約邀請;從嚴格意義上講,這不是交易條件,而是交易的保證。經營者提供合格貨物的行為是第一次付款、“一假十罰”、第二次付款、第一次付款違約的演變,以及合同責任的承擔(合同無效時)或違約(合同有效時)。在要約邀請書中,如果“虛假一罰十”和“缺少一罰十”等承諾不能被確認為第一個合同義務,或不承認其可能演變為合同義務,提出交易條件或提出交易條件擔保的要約邀請可以構成法律行為。這項法律行為是一項單一的法律行為。要約邀請之所以是一種法律行為,是因為它根據被邀請人的意愿在被邀請人和被邀請人之間產生了法律關系。在這種法律關系中,被邀請人是權利的主體。這項權利是根據被邀請人的單方面意愿產生的。
還有一種不帶交易條件的要約邀請,例如“詢價”。甲方給乙方發了一封信,問:“你們公司賣多少車?”雖然學者們通常將該詢價視為要約邀請,但它不包含交易條件,也就是說,它不包含合同條款,因此它不是一種嚴格的意向表達。真實意思的表達可以產生私法效力和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我國《合同法》將要約邀請規定為意思表示,背離了意思表示的本質。由于當事人的意愿,要約邀請不能產生法律關系,它不是事實行為,因為它仍然是一種表達行為。現行合同法第15條規定了建議對方以要約為意思表示的所有行為,這只是屈從于學者們的普遍看法。其危害在于否認或忽視要約邀請作為意思表示的效力。由此可見,要約邀請的法律意義不僅在于邀請他人向自己要約,還在于提出交易條件和與交易條件有關的條件。此外,這些條件可以約束被邀請人,構成合同前義務,或簽訂合同并演變為合同義務。如果作為意向表示的要約邀請不具備合同的內容或條件,它是否仍然有效?雙方之間是否仍然存在權利和義務?-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要約邀請不能產生有效的意圖,不能產生雙方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其存在價值將受到質疑。
如果您有其他問題,可以在線咨詢我們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標準是這樣的!
2020-11-10法人對其財產享有哪些權利
2021-01-04沒收個人財產執行時間是多久
2020-12-04贈與合同訂立的原則
2020-12-28進行虛假出資補足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1-03-23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繼續賠償費用問題
2020-12-17預付款在法律上是否可以是全部金額
2020-12-08私生子繼承權的依據如何
2021-03-02租房遇到黑中介不退定金怎么辦
2020-12-24性騷擾導致他人精神失常并自殺需要負怎樣的法律責任
2020-12-30抑郁癥裁員是否有賠償金
2021-03-20意外險醫療賠付多少錢
2021-03-11人身意外險理賠流程是什么
2021-03-12壽險理賠的材料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5出口運輸保險怎樣安全省費
2021-01-27投保人因不明白保險合同簽錯了怎么辦
2020-11-26遇到保險糾紛應該怎么辦
2020-12-30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的保險期限起算時點
2021-02-24打瞌睡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3-05以房養老保險方式是不是合法的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