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刑交叉案中合同效力怎么認定
民刑交叉案件中合同效力的認定問題一直是民商事審判中的難點,對此,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但一般認為刑事案件不影響民事合同的處理。“一方以欺詐的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依照合同法第54條規定請求撤銷,在不申請撤銷的情況下,該合同仍然處于有效狀態。主合同有效,保證合同亦有效,保證人應按約承擔連帶責任。
從合同法角度考量,涉案合同不存在無效情形。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涉案合同不屬于這種情形。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涉案合同不屬于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合同法》除了將損害國家利益的欺詐行為作為合同無效的原因外,將違背真實意思情況下訂立的損害相對方利益的合同規定為可撤銷的合同。因此,確定合同無效抑或可撤銷的關鍵在于對“國家利益”的理解、把握。王利明教授認為損害國家利益,主要是指損害國家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等,而不應當包括國有企業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一般是指合同的內容形式合法,從合同表面看,合同設立的目的是合法的,但合同形式合法的背后還有著非法的目的,合同履行的實際目的具有違法性。因此,“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必定是合同雙方存在共同規避法律的故意。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是指合同內容以及合同內容所體現的法律關系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而不應當是簽訂合同的手段、方式,更不是僅合同一方的手段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情形。訂立合同的手段行為違法所侵犯的是合同相對方的意思表示自由、真實,但并不因此就可以徹底否定合同的效力,而應對合同相對方被侵犯的意思自由予以救濟,即賦予其是否撤銷合同的選擇權。
綜上,借款人的行為構成騙取貸款罪后,其訂立的合同并不必然無效。該合同屬于“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請求撤銷的權利。此時,合同的走向取決于受損害的一方當事人,如果受損害方并未主張撤銷或變更,則合同仍處于有效狀態。主合同有效,擔保合同亦有效。借款人應按約承擔償還借款本息的責任,保證人應按約承擔連帶責任。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民刑交叉案中合同效力怎么認定”的回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種罪能不能數罪并罰
2020-12-13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2-03工傷賠償申請仲裁表
2020-12-09股東代表訴訟的條件
2021-03-03非上市公司收購股權轉讓要繳稅嗎
2021-01-12專利權轉讓協議書范本怎么寫
2021-02-22什么是擔保期限
2021-01-01法院保全費是什么意思
2021-01-05什么是遺贈扶養協議 ?
2020-11-24交通事故認定書怎么確定
2021-01-15合同之債的客體
2021-01-22法定繼承人的兄弟姐妹之間如何繼承遺產
2020-12-22強制執行中止后時效
2021-03-02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9保險繳費能暫停嗎
2021-03-09什么是保險近因原則
2021-02-25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理賠指南
2020-11-24交保險存錢寬限期限是多久
2021-02-13對保險人解除合同的限制
2020-12-23汽車自燃房子火災怎么賠償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