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欺詐如何正確認定
1、行為人在主觀上有欺詐的故意。這種故意反映在行為人要約或承諾過程中。要約邀請中的故意,不屬于合同欺詐行為。
2、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欺詐行為。即要約或承諾表示的意思是虛假的信息,且在合同履行中未就虛假信息予以更正。
3、相對人因受欺詐而對要約或承諾的條件產生錯誤的認識。
4、相對人在因受欺詐而對要約或承諾的條件產生錯誤認識的基礎上與行為人訂立、履行合同。
5、行為人因欺詐成就合同獲取了非法的、不正當的或若不實施欺詐不可實現的利益。
二、相關知識:合同欺詐有哪些特性
(一)隱蔽性。合同欺詐行為人的欺詐行為,相對于如標的、價格、標準、功能、合同主體等合同的主要信息,行為人是清楚的,在明;合同相對人則是不清楚的,在暗。真實信息的隱蔽性,造成合同當事人雙方的地位不平等:欺詐行為人處于優勢、強勢,合同相對人處于劣勢、弱勢,直到欺詐行為敗露。這種對信息掌握的不平等導致的地位不平等,并不是因為相對人認識能力的局限,而是因為行為人的扼意而為。
(二)干憂性。合同欺詐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把要約或承諾的錯誤條件反映到相對人大腦中,使相對人在規避合同風險和實現預期利益的決策中作出與自己本來意愿不一致甚至相反的決策-錯誤的意思表示。相對人的“意思自治”由于行為人的干擾而成為“意思他治”。
(三)破壞性。
①破壞了合同當事人的地位平等,由于其隱蔽性,使合同欺詐行為人處于優勢、強勢,使相對人處于劣勢、弱勢。
②破壞了等價交換的原則。“任何當事人從事交易活動,都要遵循等價交易法則,不得爾虞我詐,強取豪奪”;
③破壞了交易的自愿性。“通過欺詐等方式使對方作出與其真實意思不相符合的意思表示”;
④破壞了社會信用。欺詐行為敗露后,人們對“真正交易的精神事件”將時時處于懷疑、恐懼之中。
(四)非法性。“欺詐行為都危害了社會經濟秩序,損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在法律上屬于應受禁止的非法行為。”
這就需要大家根據本文的內容進行相關的了解,才能知道合同欺詐的正確認定,這對于簽訂合同的雙方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法律常識,這有助于自己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避免出現一些損失。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沒有認定已經超過了一年怎么辦
2021-02-23不安抗辯權需要還定金嗎
2021-03-17勞動仲裁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0-11-29事故一次性賠償書
2020-12-20房屋抵押后可以設置居住權嗎
2021-01-06受要約人對要約內容變更的效力
2021-01-03哪些遺產可以繼承,范圍有哪些
2021-03-03勞動服務期的相關規定
2020-11-17締約過失責任是否適用勞動關系
2021-01-14事實勞動關系判定標準是什么,有哪些情形
2021-02-25試用期之間離職公司不批怎么辦
2021-01-29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2020-11-18沒有終止合同單位停了五險一金怎么辦
2020-12-09如何理解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2020-11-23“快處快賠”理賠:五大流程
2021-02-20觸發保險公司免責條款會怎么樣
2020-12-25疲勞駕駛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1-01-29酒駕出車禍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2-17如何挽救盜搶損失
2021-02-25保險理賠誤工費標準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