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權是否可轉讓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合同解除權,是指合同當事人在法定條件下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權利。合同解除權是一種形成權,即依照權利人單方意思表示就能夠?使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權利。形成權和與之相關的約束可?以根據法律規定產生,也可以是由于一方在合同中規定了另一方的形成權,并使自己服從于另一方的單方決定。
一般情況下,主張合同解除的當事人無需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提起解除合同的申請,而?是將單方意思表示送達合同對方即可以產生合同解除的實際效果,?因此,解除權是一種形成權。?根據解除權發生的原因,合同解除權分為法定解除權和約定解除?權。
法定解除權指基于法律直接規定而產生的解除權。當法律規定的?情形出現時,一方或雙方當事人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根據我國《合同法》第94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2)合同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的;
(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
(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
(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根據《合同法》?第69條的規定,合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仍未恢復履?行能力并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另外,?在買賣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等一些有名合同中,法律也規定?了適用于該項合同的法定解除事由。?
約定解除權指由合同雙方當事人事先約定解除權的發生事由,當?事由出現時,雙方或一方當事人享有依約主張合同解除的權利。
《合同法》第93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另外,當事人也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合同成立后,完全履行前,在某種條件下,?一方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此為事先約定解除權。這種做法一方面?體現了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各種糾紛的及時解決。協議解除的實質是當事人通過一個事后的新合同(以解除原合同為內容)取代原合同。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合同解除權是指合同當事人在法定條件下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合同解除權是不可以進行轉讓的,這一權利可以是事先約定的,也可以是法律規定的。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逃逸的6種不認定情況
2021-02-16共同犯罪成立的要件有哪些
2021-03-10哪些情況不能辦理再貼現
2020-12-26法人設立的要求需要哪些
2021-02-08如何取得商標專有權
2020-11-12杭州公司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2-21違法合同簽了算數嗎
2021-01-31繼承權人喪失繼承權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3崗位調動了合同要重新簽訂嗎
2021-03-12終止勞動合同時需注意什么
2021-01-13農民工工傷可享受哪些待遇?
2020-12-15醫護被無故裁員該如何維權
2020-12-19施工未設置安全措施應否承擔侵權責任
2021-01-29壽險公司拒賠的情形有哪些呢
2021-03-04企業為員工買人壽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1-01-24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投保人和保險人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6保險法基本原則以及作用是什么
2020-11-18保險公司拒賠起訴狀怎么寫
2021-02-23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標志管理工作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