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一、延遲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遲延履行包括給付遲延(債務人的遲延)和受領遲延(債權人的遲延)。給付遲延是指債務人在履行期限到來時,能夠履行而沒有按期履行債務。受領遲延則是指債權人在債務人做出履行時,未能及時接受債務人的履行或沒有為債務人履行債務提供必要的協作。債務人在履行期限到來后,未履行債務,按照債權人是否需經過催告才能解除合同,可以將履行遲延導致的合同解除分為兩種,一是非定期行為履行遲延的合同解除,二是定期行為履行遲延的合同解除。
二、延遲履行主要債務,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按合同法規定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和一方遲延履行債務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合同一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三、質量不符合約定,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根據《合同法》第153條的規定,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質量要求交付標的物,出賣人提供有關標的物質量說明的,交付標的物應當符合該說明的質量要求。
四、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另一方當事人有權解除合同。此為因實際違約解除合同。合同法本著鼓勵交易的原則,雖允許當事人在客觀情況變化、無法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將發生重大困難時解除合同,但對解除嚴格限制。依此規定,一方實際違約,對方僅在違約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方可解除合同。
五、對方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的。”
六、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53條的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按照這種解釋,當發生不可抗力時,當事人雙方可以解除合同。
七、其他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
根據合同法第94條,具有法律規定的其他解除合同的情形,一方當事人可以通知對方解除合同。具體的合同關系中根據合同的性質和雙方權利義務的特點,經常需要賦予一方或雙方另外的解除合同的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臨時工上班受工傷老板不賠償怎么辦
2020-11-24打官司沒錢請律師該怎么做
2021-01-24勞務派遣員工檔案如何管理?
2021-01-22建筑工人意外身亡要不要保險公司賠償
2020-12-21挖黑礦老板不給工資怎么辦
2020-11-08勘察合同是否屬于專屬管轄
2020-12-02買賣合同糾紛判決多久生效
2020-12-16擔保合同在主合同一年前有效嗎
2021-02-13經理約談說解除合同有效嗎
2020-12-30領結婚證會查精神殘疾病史嗎
2020-12-10關于房產繼承的問題
2020-11-18打人沒有證據能立案嗎
2021-02-15公司依勞動合同調整工作崗位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1-09實習期間公司解散需要賠償嗎
2021-02-13勞動糾紛二審受理后多久立案
2021-03-22超出駕證允許范圍駕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向司機追償
2020-11-24銀行貸款抵押購房為什么要買保險
2020-11-18保險經紀公司存在的違法行為有哪些
2020-11-12平安保險雇主責任保險
2021-01-11土地轉包是否需要原承包者同意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