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遲延的如何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以外,為新要約。本條是對延遲承諾的規定。承諾本應在承諾期限內作出,超過有效的承諾期限,要約已經失效,對于失效的要約發出承諾,不能發生承諾的效力,應視為新要約。如果承諾明顯地遲發了,明顯地超過了合理期限,當然不能生效。但是,有許多承諾難于判斷是否在合理期間發出的。判例法認為,如果受要約人有根據認為其承諾是在合理期間內發出的,根據誠實信用原則,要約人應當接受這個承諾。如果根據他的理由斷定這個承諾已經逾期,不愿承認這個承諾,他就必須把這個意思及時通知受要約人,否則承諾有效、合同成立。《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21條第1款的規定與意大利的規定相仿:“逾期接受仍有接受的效力,如果發價人毫不遲延地用口頭或書面將此種意見通知被發價人。”《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2.9條中也有類似的規定:“逾期承諾仍應具有承諾的效力,如果要約人毫不延遲地告知受要約人該承諾具有效力或就該承諾的效力發出通知?!蓖▌t的解釋是,逾期承諾通常無效,本條中此項的規定與《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21條的規定一致。
如果要約人接受逾期承諾,則在一項逾期的承諾送達要約人時,而不是在要約人通知受要約人其認為該逾期承諾有效時,合同視為成立。并舉例說明:甲指定3月31日為承諾其要約的最后期限。乙的承諾于4月3日送達甲。甲仍然對該合同有興趣,愿意接受乙的逾期承諾,并且立即通知了乙。雖然該通知是在4月5日才送達乙,但合同于4月3日成立。本條的規定參考了公約與通則。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該承諾有效。另外,本條的“承諾期限”不但指要約人在要約中規定的承諾期限,也指要約人未規定承諾期限,而根據實際需要推斷的合理的承諾期限。
承諾遲延的概念
指受要約人作出的承諾超過承諾期限到達要約人。遲延的承諾不發生承諾效力。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在很多時候,如果要約人接受逾期承諾,則在一項逾期的承諾送達要約人時,而不是在要約人通知受要約人其認為該逾期承諾有效時,合同視為成立。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不服醫療事故鑒定怎么辦
2020-11-16單方事故能否構成工傷
2020-11-29監察機關可以提出從寬處罰的建議嗎
2020-12-28申請法律援助的流程
2020-12-10政府強行征地怎么上訪
2020-12-10雙眼皮什么情況下會鑒定為醫療事故
2020-11-13用網上的攝影照片畫畫算侵權嗎
2020-11-18合同解約定金退還時間是多久
2020-12-15違反買賣合同效力當事人怎么認定
2021-02-28自己家修的路不準他人用違法嗎
2020-12-11小產權房子能做抵押貸款嗎
2021-03-08漢中市事業單位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17代簽商業三者險投保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09保險理賠的程序包括
2021-02-26從一起賠案看保險公估的幾個法律問題
2021-03-16保險理賠金可以留給非直系親屬嗎
2021-01-20車禍后異地維修保險如何處理
2021-02-09事故報案私了后保險理賠嗎
2021-02-13幾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0-11-29對一“保險詐騙案”所涉相關問題探討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