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簽訂合同后離職怎么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31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明確賦予了職工辭職的權利,這種權利是絕對的,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無須任何實質條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義務(即提前30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即可。
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所以合同未到期辭職也是可以的,只要提前30天通知用人單位就可以了,至于賠償問題,一般來說是不用賠償的,但是,在下面的這種情況下就有可能要承擔違約責任,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員工辭職在一定情況下需要賠償公司損失
《勞動法》一方面賦予了職工絕對的辭職權,另一方面又賦予了用人單位一定的請求賠償損失的權利。《勞動法》第102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職工主動提出與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后部分職工在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30日后主動離職,不予理會用人單位的賠償要求,用人單位則不給職工辦理人事關系和檔案的調轉手續,職工離職后人事關系和檔案長期留置在原用人單位;造成職工在新的工作單位不能辦理勞動保險、不能辦理出國政審手續、影響技術職稱評定、不能進一步求學深造和喪失報考國家公務員的機會。所以,職工在與用人單位因解除勞動合同賠償損失方面發生爭議后應當在60天內及時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區、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請勞動爭議仲裁。
員工簽訂合同后離職怎么處理?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也有離職的資格,但必須要按照法律規定辦理離職手續,不能隨意處理離職。員工簽訂合同后離職之后怎么樣處理更加合適,最好能夠多問問律師具體的情況,律霸網上有許多專業人才幫助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共同犯罪成立的要件有哪些
2021-03-10無施工許可證工傷保險賠償嗎
2021-03-23拖欠農民工工資新規定
2021-02-10非直系親屬贍養協議范文
2021-03-22搜索引擎收費服務協議范本
2021-01-03什么是離婚協議,離婚協議能否反悔
2021-02-07監護人被指定后能否變更
2021-03-21被贈與有戶口限制嗎
2020-12-07什么是遺贈?遺贈與遺囑繼承的區別
2020-11-12房產證抵押會不會過戶
2021-01-11期待利益不予賠償該怎樣理解
2020-11-19廠里集資房什么意思
2020-12-20競業限制協議蓋公章有效嗎
2021-02-21農村自住建房傷亡賠償案件分析及對策有哪些
2020-12-11團體人身意外傷害險和雇主責任險有什么區別
2021-03-16保險免責條款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2親筆抄錄風險提示 確定利益不受損
2021-01-07從一起賠案看保險公估的幾個法律問題
2021-03-16冒領社會保險是否會進入社保失信人名單
2021-02-21保險代理人有哪些職業道德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