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相關的司法解釋同時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1、民事主體活動的名義不同。
代理是指被代理人在代理權限范圍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同第三人獨立為民事法律行為,由此產生的法律效果直接歸屬于被代理人的一種法律制度,即代理人必須以被代理人的名義為代理行為。
委托合同則是一方委托他方處理一定事務,他方接受委托的協議,受托人可以以委托人的名義活動,也可以以自己的名義活動。
2、適用范圍不盡相同。
代理制度一般包括三種類型: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委托合同僅僅是產生委托代理關系的基礎,而與法定代理、指定代理無關。代理只是代理人在代理權范圍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同第三人獨立為民事法律行為;而委托合同中的受托人辦理委托人委托事務的行為可以是民事法律行為,還可以是有經濟意義的行為(如整理賬簿)和單純的事實行為(如抄寫文件)。
3、法律關系的成立與否需要有關當事人的承諾不同。
代理關系中的授予代理權行為屬于單方行為,僅憑被代理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就發生了授權的效力,代理人便因此而取得代理權。因此,代理授權關系的成立,不必代理人作出承諾的意思表示。而委托合同則為諾成性合同,受托人必須作出承諾方可。
4、效力范圍不同。
代理關系涉及代理人、被代理人(本人)和第三人(相對人)三方當事人。代理關系是存在于被代理人、代理人和第三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其法律效力及于這三方當事人。委托合同則與代理關系不同,其法律約束力僅限于委托人和受托人,與第三人則毫無關系。
從上述委托合同與代理關系的區別,我們自然地會得出結論:委托與代理并非必然并存。代理關系的發生系基于代理權,而代理權的授予,可以基于委托、承攬、雇傭和合伙等法律關系而進行。也可以基于法律的直接規定或通過指定而產生。由此觀之,代理并非一定是以委托合同為基礎。同時,委托合同亦非一定含有代理權之授予。在委托處理有經濟意義的行為或單純的事實行為時,委托人沒有必要授予受托人以代理權。即使是委托處理民事法律行為,受托人完全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而不以委托人的名義處理委托事務,因此,委托人亦可以不授予代理權。
委托合同和代理合同之間的差異經過文章介紹的內容后大家也清楚,其實它們都是有需要才會簽訂,合同內容合法性非常關鍵。關于委托合同和代理合同區別或是委托合同和代理合同兩者的主要差異等,請來律霸網上找律師幫助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認定醫療事故需要的證據有哪些
2021-01-14刑事罰金去哪里交
2020-12-12縱容他人犯罪怎么處罰
2020-12-24被執法人員毆打怎么辦
2021-03-18商標轉讓與商標變更有哪些不同
2020-12-28出交通事故全責能否申請工傷
2020-11-09新交規酒駕如何處罰
2020-12-20交通事故賠償強制執行期限
2020-11-09內地居民結婚要帶什么材料
2020-12-19六盤水計量糾紛仲裁檢定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31勞務派遣行政許可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0集資房新房出售有什么問題
2021-03-19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2020-12-12自然災害損失可獲得哪些保險賠償
2021-02-08哪些人適合購買交通意外險
2020-12-03飛機延誤什么時候給賠償
2021-01-25物保法律如何規定的呢
2020-12-11上海市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暫行辦法
2021-01-14淺析道路交通事故中保險公司應承擔的責任
2021-02-26車輛被毀,保險公司按保險金額賠償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