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相關的司法解釋同時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1、民事主體活動的名義不同。
代理是指被代理人在代理權限范圍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同第三人獨立為民事法律行為,由此產生的法律效果直接歸屬于被代理人的一種法律制度,即代理人必須以被代理人的名義為代理行為。
委托合同則是一方委托他方處理一定事務,他方接受委托的協議,受托人可以以委托人的名義活動,也可以以自己的名義活動。
2、適用范圍不盡相同。
代理制度一般包括三種類型: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委托合同僅僅是產生委托代理關系的基礎,而與法定代理、指定代理無關。代理只是代理人在代理權范圍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同第三人獨立為民事法律行為;而委托合同中的受托人辦理委托人委托事務的行為可以是民事法律行為,還可以是有經濟意義的行為(如整理賬簿)和單純的事實行為(如抄寫文件)。
3、法律關系的成立與否需要有關當事人的承諾不同。
代理關系中的授予代理權行為屬于單方行為,僅憑被代理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就發生了授權的效力,代理人便因此而取得代理權。因此,代理授權關系的成立,不必代理人作出承諾的意思表示。而委托合同則為諾成性合同,受托人必須作出承諾方可。
4、效力范圍不同。
代理關系涉及代理人、被代理人(本人)和第三人(相對人)三方當事人。代理關系是存在于被代理人、代理人和第三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其法律效力及于這三方當事人。委托合同則與代理關系不同,其法律約束力僅限于委托人和受托人,與第三人則毫無關系。
從上述委托合同與代理關系的區別,我們自然地會得出結論:委托與代理并非必然并存。代理關系的發生系基于代理權,而代理權的授予,可以基于委托、承攬、雇傭和合伙等法律關系而進行。也可以基于法律的直接規定或通過指定而產生。由此觀之,代理并非一定是以委托合同為基礎。同時,委托合同亦非一定含有代理權之授予。在委托處理有經濟意義的行為或單純的事實行為時,委托人沒有必要授予受托人以代理權。即使是委托處理民事法律行為,受托人完全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而不以委托人的名義處理委托事務,因此,委托人亦可以不授予代理權。
委托合同和代理合同之間的差異經過文章介紹的內容后大家也清楚,其實它們都是有需要才會簽訂,合同內容合法性非常關鍵。關于委托合同和代理合同區別或是委托合同和代理合同兩者的主要差異等,請來律霸網上找律師幫助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辦結后多長時間立卷
2020-12-15債務人失蹤該怎么處理
2020-11-09如何認識保證合同
2021-01-23法定假日加班工資按最低工資給合法嗎
2020-11-19沒履行監護權可否不贍養
2020-11-13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的規定一月幾次,探視權的規定一年幾次
2020-11-19公民侵犯個人隱私怎么處理
2021-03-05房屋遺產繼承公證費用怎么算
2021-02-27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是用于支付農民工工資嗎
2021-02-07物保無效人保對債務如何承擔
2020-12-02劃撥土地沒房產證怎么過戶
2021-02-26怎樣與房屋中介簽合同
2021-02-21買賣村民自住房的合同有效嗎
2020-11-07工傷官司到最后也無法確立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1-31如何認定事實勞動關系?
2021-03-05違反壽險免責條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0-12-31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1-01-16家庭財產保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3保險合同成立有什么要件
2021-02-07保險拒賠是否應先解除合同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