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貿易術語與合同約定矛盾怎么辦
貿易術語只是國際慣例中的規定,并不是強制性的法律,合同怎么定還是取決于買賣雙方的意思,但合同生效后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了。當貿易術語與合同條件有沖突的時候,按照合同中的規定來執行。
二、貿易術語與合同約定的關系
1、由當事人自愿選定買賣合同中的貿易術語
在國際貿易中,交易雙方采用何種貿易術語成交,應在買賣合同中具體訂明,由于有關貿易術語的國際貿易慣例是建立在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礎上,具有任意法的性質,故當事人選用何種貿易術語及其所采用的術語受何種慣例管轄,完全可以根據自愿的原則來確定。
2、貿易術語一般確定買賣合同的性質
貿易術語是確定買賣合同性質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地說,采用何種貿易術語成交,則買賣合同的性質也相應可以確定。
3、貿易術語并不是決定買賣合同性質唯一的因素
貿易術語通常雖確定買賣合同的性質,但它并不是決定合同性質唯一的因素,決定買賣合同性質的還有其他因素,例如,交易雙方約定使用CIF術語,但同時也約定:“以貨物到達目的港作為支付貨款的前提條件。”按此條件簽訂的合同,就不是裝運合同,而應當是到達合同,因為,在這里,支付條件是確定合同性質的決定因素,由此可見,確定買賣合同的性質,不能單純看采用何種貿易術語,還應看買賣合同中的其它條件是如何規定的。
4、《1990年通則》中的有關規定,僅適用于買賣合同中的貿易術語,而絕不適用于運輸合同中的術語(有時它們是同樣類似的詞表示),尤其不適用于各種租船合同中的貿易術語。
由于租船合同的術語對于裝卸時間和裝卸費用的限定更為嚴格,故交易雙方應在買賣合同中特別條款盡可能就這些問題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也就是說,交易雙方簽訂買賣合同的同時,應盡可能考慮運輸合同的要求,以變為隨后訂立的合同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有利于買賣合同的履行,但另一方面運輸合同是為履行買賣合同而簽訂的,因此,負責安排運輸的買方或賣方在商訂運輸合同時,務必以買賣合同為依據,使運輸合同與買賣合同相互銜接,以保證買賣合同的順利履行。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合同約定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當貿易術語與合同約定矛盾時,雙方優先遵從合同約定。因為貿易術語只是一種國際慣例,并不具備任何強制性和法律效應,但合同是具有法律效應的,一旦簽署生效,所有交易需按照合同執行。如果你對這方面還有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院誤診要承擔責任嗎
2020-12-27逆向工程是否構成商業秘密
2020-12-25開發商在建工程抵押可以預售嗎
2021-03-13私人擔保如何解除
2021-01-19拘役算不算犯罪記錄
2021-02-09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責任怎么辦
2020-12-22勞務合同中的免責協議有效嗎
2020-11-22勞動仲裁可以索要名譽賠償嗎
2021-03-15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06離婚協議里的賠償金多久有效
2021-02-21存款證明辦理需要哪些材料,可以異地辦理嗎
2021-01-07合同無效擔保人還要承擔責任嗎
2020-11-11老師打破學生頭,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9物業發現違建如何處理
2020-11-30公司不承認與員工有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2-03勞動者想離職后可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3-12試用期辭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1-02-10保險合同怎樣生效?
2020-12-13保險理賠糾紛訴訟時效應該從何入手
2020-11-28構成保險利益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