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后哪些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即婚后個人財產。所謂婚后個人財產,是指夫妻雙方在婚后各自所有的財產和其它夫妻個人的特有財產。根據《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其他應當歸一方財產的,應包括夫妻一方從事職業、工作和業余學習、興趣、愛好等專用的財產;軍人的傷亡保險金、傷殘補助金、醫藥生活補助費;一方具有人身性 質的補助金、人身保險費、醫療費、傷殘費、保健費等;一方在社會貢獻中所得的榮譽獎品、獎章等;雙方約定為個人所有的財產。
離婚時一方尚未取得經濟利益的知識產權,歸一方所有。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對另一方予以適當的照顧。
二、父母為子女出資購房所有權歸屬問題
在處理離婚糾紛中父母為子女出資所購房屋歸屬問題時,應根據《婚姻法》第17條、第18條,《婚姻法解釋(三)》第7條,《婚姻法解釋(二)》第22條等法律、司法解釋之規定,區分父母出資購房的時間、房屋登記的所有權人、父母出資購房的出資比例及出資方式等因素來確定該房屋所有權的最終歸屬。
父母出全資
01、父母出全資未登記
(1) 如果一方父母出資發生在其子女結婚前,則該出資資金應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22條第1款規定認定為對其子女一方的贈與。受贈一方子女可以獲得該債權轉化物——不動產的所有權。
(2) 如果一方父母出資發生在其子女結婚后,則應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22條第2款規定將該出資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除非有證據證明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子女。相應地,子女雙方以該共同受贈的出資購買的不動產,是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購買的財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02、父母出全資已登記
(1)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其已婚子女購買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其子女名下,視為只對自己其子女一方的贈與。
(2)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父母部分出資(往往是首付款)
1、以父母自己名義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并將不動產所有權過戶到子女一方名下的情形。
(1) 如果該不動產過戶發生在子女結婚前,顯然,該不動產所有權應屬于子女婚前財產。
(2) 如果該不動產過戶發生在子女結婚后且該不動產登記在出資父母一方的子女名下,則仍可適用本條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3) 如果該不動產過戶發生在子女結婚后且該不動產登記在夫妻中非子女一方名下或夫妻雙方名下,用夫妻共同財產償還該不動產的貸款,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雙方共同財產。
2、以子女名義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并將不動產所有權登記在一方子女或雙方子女名下的情形。
(1) 如果該出資發生在子女結婚前,則該出資屬于接受該出資子女的婚前個人財產。
(2) 如果該出資發生在子女結婚后,則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22條第2款規定應將該出資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相應地,婚后以子女一方或雙方名義簽訂的不動產買賣合同并以該出資作為首付款所購買的不動產,不管登記在子女一方還是雙方名下都應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通常情況下夫妻已經結婚了,那么在婚后一方取得的財產,多數情況下都是認定為夫妻共同所有,也就是屬于雙方的共同財產,但是從《婚姻法》中的規定來看,上述幾種情況下的財產,雖然也是在結婚之后才取得的,但實際只能按照一方的個人財產來處理。
什么是夫妻共同財產?
結婚后多少年財產才算是夫妻共同財產
未經另一方同意擅自抵押夫妻共同財產如何應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司法傷殘鑒定收費標準
2021-02-16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能贈與嗎
2020-11-28銀行可以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嗎
2021-03-01貸款擔保需要本人簽字嗎
2021-02-24交通事故檢驗鑒定時限
2020-12-30欠款合同幾年失效
2021-02-15民事執行的基本準則有哪些
2020-12-15抵押房產銀行扣著產權證合法嗎
2021-02-17女方離婚訴狀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1公司不成立工會可以嗎
2020-11-15合同陷阱都有哪些形式
2021-02-27客戶不按照合同履行條款怎么辦
2020-11-30強制執行中止后時效
2021-03-02“國五條”解讀
2021-01-16企業和個人勞動關系如何證明
2020-11-30觀察期間有工資嗎
2021-01-05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什么
2020-11-28家庭財產保險可以全保嗎
2021-01-08某家具廠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06旅行社責任險條款概述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