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規定“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定作人承擔的賠償責任應與其過錯和致害行為原因力大小相適應。法官確定定作人承擔相應賠償責任中“相應”責任的范圍,應考慮兩個因素:一方面,定作人的過錯程度。首先定作人要有過錯,有過錯才談得上責任承擔。其次,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定作人過錯形態中不應包括故意。在《人身損害解釋》第十條上述“但書”的規定中,定作人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依據,是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從措辭看排除了故意的過錯形態,也許是立法者出于定作人的過錯責任這種特殊侵權責任是一種替代責任的考慮。在定作人與承攬人與有過失的情形下,如何比較各自的過失程度來確定各自的責任范圍?楊*新教授在《侵權責任形態研究》一文中提出了具體的確定方法,可資法官審判時借鑒,即“比較過錯亦稱比較過失,是指在與有過失中,通過確定并比較加害人和受害人的過錯程度,以決定責任的承擔和責任的范圍。具體方法是,將雙方當事人的過錯程度具體確定為一定的比例,從而確定出責任范圍。對損害后果應負主要責任者,其過錯比例為51%—95%;對損害后果應負同等責任者,其過錯比例為50%;對損害后果應負次要責任者,其過錯比例為5%—49%;過錯比例不足5%的,可以免除其賠償責任,不認其為與有過失。”另一方面,定作人致害行為原因力的大小。原因力就是數個侵權行為對同一損害結果的發生所起作用的大小,不同的原因力使損害結果發生的概率不同,與損害結果的遠近程度也不同。定作人對損害結果發生的原因力大小確定之后,結合承攬人的過錯和致害行為原因力大小,比較雙方當事人各自的過錯程度和致害行為的原因力,分析對與有過失責任范圍的確定所起的作用,最終確定定作人應承擔賠償責任的“相應”范圍。過錯程度是主觀的,而致害行為原因力是客觀的,法官在具體案件的審理中應如何把握?楊*新教授還在上述《侵權責任形態研究》一文中比較了過錯程度和致害行為的原因力對確定與有過失責任范圍所起的作用或產生的影響有段論述,可供法官辦案時參考,即:“原因力對于與有過失責任范圍的相對性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當事人雙方的過錯程度無法確定時,應以各自行為的原因力大小,確定各自責任的比例。第二,當事人雙方的過錯程度相等時,各自行為的原因力大小對賠償責任起‘微調’作用。第三,當加害人依其過錯應承擔主要責任或次要責任時,雙方當事人行為的原因力起‘微調’作用:原因力相等的,依過錯比例確定賠償責任;原因力不等的,依原因力的大小相應調整主要責任或次要責任的責任比例,確定賠償責任。根據過錯比較和原因力的比較,確定雙方當事人各自應當承擔的責任范圍,分擔責任。”
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合同滯納金最高限額
2021-02-02公司被注銷了怎么恢復
2021-01-28強制執行債權文書公證程序
2020-12-26工傷報銷怎么弄
2020-12-08效力待定合同標的如何處理
2021-02-05關于消費者權益的20個法律知識
2020-12-28是否能索要以往的贍養費
2021-01-17集資房交易后房屋性質是什么
2020-12-28限制消費令怎樣才能解除
2021-01-28房產他項之后還能債權轉讓嗎
2021-03-19煤礦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24解除勞動合同后多久能取公積金
2020-12-01勞務派遣用工是否有探親假
2020-11-142020勞動法律關于勞動力外包是怎樣規定的,與派譴的區別
2021-03-23工資4000,欠債不還強制執行多少
2021-01-11在公司干了八年,辭工有補償嗎
2021-02-22新大洲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0-11-22學生溜出校園被車撞身亡 “校方責任保險”應否理賠?
2021-02-03開車碰到人保險怎么賠
2021-03-13拼車族應該如何購買車險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