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的附隨義務在我國《合同法》中應嚴格定義為狹義的概念。其設立的目的在于一是促進實現主給付義務;二是維護對方的人身或財產利益。違反附隨義務與違反給付義務一樣產生違約責任。附隨義務的內容包括通知、協助、保密和基于誠信原則而產生的其他義務。本文闡述了附隨義務的概念及特點,列舉了附隨義務的幾種主要類型,分析了違反附隨義務產生的法律后果,指出我國立法應進一步完善關于附隨義務的規定。
一、附隨義務的概念和特點
(一)附隨義務的概念
附隨義務是在法律無明文規定,當事人之間亦無明確約定的情況下,為了確保合同目的的實現并維護對方當事人的利益,主要是人身和財產利益,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依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所承擔的作為或不作為的義務。這表明附隨義務以當事人之間的合同關系為前提,以誠實信用原則為依據,其目的在于確保合同目的的實現,并維護合同當事人的利益;其內容也并非自合同關系之始就已確定,而是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隨著合同關系的進展逐步得以確立的。
(二)附隨義務的特點
(1)附隨義務具有從屬性
由于附隨義務的存在價值主要是使債權人的利益得到更好的實現,所以,在合同關系中附隨義務居于從屬地位。
(2)附隨義務具有不確定性
一般而言,合同義務分為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兩種,而且這些義務在合同成立之初就已經被確定。但是,附隨義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并非自始確定,而是隨著合同關系的進行,視具體情況要求當事人遵守一定的義務,以維護對方當事人的利益。換言之,附隨義務不受合同種類和性質的限制,即無論任何類型的合同均可發生附隨義務。此外,附隨義務也不受合同是否有效存在的制約,在簽約前、簽約中和履約后的所有階段都可能發生。
(3)附隨義務具有法定性
合同法屬于私法范疇,合同法中的大多數條款均屬于任意性規范,當事人在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前提下,可以在契約自由原則的框架內自主決定合同內容,合同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的設定具有任意性;而附隨義務則是基于誠實信用原則產生的,即使當事人雙方在訂立合同時沒有約定,也不影響該種義務的存在,而且,此類義務一般情況下當事人也無權廢止。
附隨義務以當事人之間的合同關系為前提,以誠實信用原則為依據,其目的在于確保合同目的的實現,并維護合同當事人的利益。其內容也并非自合同關系之始就已確定。如果還有其他疑問或者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中對醫療機構的處罰有哪些
2021-01-31中秋節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2021-02-05取證算盜用隱私嗎
2021-01-12董事可以兼任總經理嗎
2021-01-11商標被搶注如何提出商標異議
2021-03-09合同一方主體能寫兩個公司嗎
2020-11-21判處2年徒刑可以假釋嗎
2020-11-12工作期間腦出血如何賠償
2021-01-12因死亡勞動合同終止經濟補償有嗎
2020-12-05侵犯承包經營權糾紛案件是否必經行政確權前置程序
2021-01-11什么叫勞務用工合同
2021-01-28代位追償在財險和壽險中的不同運用
2020-11-17人身保險合同轉讓的分類
2021-03-05代簽名人身保險合同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1-24保險人如何計算保險額
2021-02-20保險公司賠付交通費嗎
2020-12-20強制保險過期了會怎么處罰
2021-03-07土地轉讓合同可中止嗎
2020-11-13土地出讓配套費的計算是怎樣的
2020-12-14集體土地出讓合同范本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