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形屬于根本違約
一、哪些情形屬于根本違約
具體情形如下所述:
1、遲延履行場合
遲延履行并非必然發生根本違約,但如果合同對履行期有明確的約定,而且履行期之約定在合同中顯然處于重要地位時,則遲延履行通常會構成根本違約。對于并非特別強調履行期的合同,在遲延履行的情況下,只要遲延方當事人未在允許的額外期限屆滿前履行合同,亦可以此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可解除合同。
2、履行不能場合
依大陸法系傳統見解,履行不能得分為原始不能與嗣后不能,區分當事人是否有可歸責性而分別可能發生合同無效或債務不履行責任。在當事人具有可歸責性的場合,具有可歸責性的當事人要承擔履行不能之責任,又由于履行不能已使合同的整個目的落空,這種違約行為無疑應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自得解除合同。
3、不完全履行場合
在不完全履行場合,通常債務人已履行給付義務,只不過是由于履行義務不完全,或者是由于附隨義務的不履行而給債權人造成損害,此種場合通常是通過賠償損失的方式解決:如果因違反附隨義務而造成擴大的損害,即造成了債權人人身或其他財產(固有利益)的損害,則會發生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問題,此時能否作為根本違約則是一個問題。筆者以為檢驗的標準仍然要看是否因此而使債權人的合同目的落空,無法簡單地一概而論;在債權人合同目的落空場合,或者說危及作為合同關系之基礎的信賴關系時,則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否則即不能作為根本違約。
4、先期違約場合
在先期違約場合,如債務人已先期明確表示屆時不履行合同,此時即可以不待履行期的到來,以其拒絕履行作為根本違約,可以因此解除合同。如果債務人沒有明示拒絕履行,但由于債務人的信用狀況惡化而致履行不可期待,此時的合同目的也就無法期待能夠實現,自然也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并請求損害賠償。
二、根本違約是指什么
根本違約,是指合同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的行為,致使該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根本違約的構成要件是一般違約的構成要件,加上因違約行為導致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其法律效果是當一方根本違約時,另一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哪些情形屬于根本違約”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在債權人合同目的落空場合,或者說危及作為合同關系之基礎的信賴關系時,則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否則即不能作為根本違約。如果你對這方面還有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訴前調解可不可以聘請律師
2020-11-19轉載他人的文章是侵權嗎
2020-11-27交通事故認定工傷怎么賠償
2021-03-02法院公告期算在審理里嗎
2021-02-07何為商業銀行的合并,商業銀行的合并會產生怎樣的效力
2021-01-03私人建筑合同如何擬定
2020-12-23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
2020-12-03怎樣成立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1-02-11什么情況員工仲裁不被受理
2020-12-10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是什么
2021-02-20投保人壽保險可能會存在哪些誤區
2020-12-28意外傷害保險的條件
2020-12-21購買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1-02-08家庭保險公司不足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3-19保險代理人的代理權是如何產生的
2021-02-03怎么樣挑選給孩子的保險
2020-12-24保險公司可以以違反如實告知義務拒賠嗎
2021-02-09車險購買有哪些誤區
2021-02-05車險拒賠能申訴嗎
2020-12-04保險法上的近因原則是怎樣的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