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形屬于根本違約
一、哪些情形屬于根本違約
具體情形如下所述:
1、遲延履行場合
遲延履行并非必然發生根本違約,但如果合同對履行期有明確的約定,而且履行期之約定在合同中顯然處于重要地位時,則遲延履行通常會構成根本違約。對于并非特別強調履行期的合同,在遲延履行的情況下,只要遲延方當事人未在允許的額外期限屆滿前履行合同,亦可以此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可解除合同。
2、履行不能場合
依大陸法系傳統見解,履行不能得分為原始不能與嗣后不能,區分當事人是否有可歸責性而分別可能發生合同無效或債務不履行責任。在當事人具有可歸責性的場合,具有可歸責性的當事人要承擔履行不能之責任,又由于履行不能已使合同的整個目的落空,這種違約行為無疑應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自得解除合同。
3、不完全履行場合
在不完全履行場合,通常債務人已履行給付義務,只不過是由于履行義務不完全,或者是由于附隨義務的不履行而給債權人造成損害,此種場合通常是通過賠償損失的方式解決:如果因違反附隨義務而造成擴大的損害,即造成了債權人人身或其他財產(固有利益)的損害,則會發生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問題,此時能否作為根本違約則是一個問題。筆者以為檢驗的標準仍然要看是否因此而使債權人的合同目的落空,無法簡單地一概而論;在債權人合同目的落空場合,或者說危及作為合同關系之基礎的信賴關系時,則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否則即不能作為根本違約。
4、先期違約場合
在先期違約場合,如債務人已先期明確表示屆時不履行合同,此時即可以不待履行期的到來,以其拒絕履行作為根本違約,可以因此解除合同。如果債務人沒有明示拒絕履行,但由于債務人的信用狀況惡化而致履行不可期待,此時的合同目的也就無法期待能夠實現,自然也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并請求損害賠償。
二、根本違約是指什么
根本違約,是指合同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的行為,致使該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根本違約的構成要件是一般違約的構成要件,加上因違約行為導致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其法律效果是當一方根本違約時,另一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哪些情形屬于根本違約”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在債權人合同目的落空場合,或者說危及作為合同關系之基礎的信賴關系時,則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否則即不能作為根本違約。如果你對這方面還有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新婚姻法規定婚后財產如何處置
2020-12-29公司財產與股東個人財產混同怎么辦
2021-01-04抵押物被拍賣超出債務怎么辦
2021-03-11外賣送餐員發生交通事故能認定工傷嗎
2021-01-28經偵大隊的傳喚方式
2021-03-20如何證明欠條是威脅的
2020-12-19當事人給對方造成締約損失怎么辦
2021-03-12離婚后孩子監護權變更法律怎么規定
2020-11-08買賣合同是否可以對抗贈與合同
2021-03-06房屋可以贈予給非直系親屬嗎
2021-02-04代寫遺囑有什么規定
2021-02-25十級傷殘能要求贍養費嗎
2021-02-27法院強制措施是否影響征信
2020-11-23房子抵押給個人可以過戶嗎
2020-12-21無競業限制但有保密條款是否應該補償
2020-11-08妻子不擇手段制造離婚證據
2021-03-24冒領退役軍人傷殘撫恤金如何處罰
2020-12-28委托代理合同是否要計征印花稅
2020-11-08繼承效力怎么規定
2020-11-28過渡時期適用第三者險如何處理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