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責任法定賠償原則
(1)完全賠償原則。指因違約方的違約行為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損失,都應由違約方負賠償責任。即違約方不僅應賠償對方因其違約而引起的現實財產的減少,而是應賠償對方因合同履行而得到的履行利益。這是對受害人利益實行全面的、充分的保護的有效措施。從公平和等價交換原則看,由于違約方的違約而使受害人遭受損害,違約方也應以自己的財產賠償全部損害。當然,這種賠償應限制在法律規定的合理范圍內。
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這里的損失僅指財產損失。也就是說,違約方不僅應賠償受害人遭受的全部實際損失,還應賠償可得利益損失,即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損失。實際損失是現存的損失,可以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損失,一般也不會產生爭議。關鍵是要掌握可得利益。可得利益是合同履行后債權人可以實現或者取得的收益,
(2)合理預見原則。完全賠償原則是對非違約方的有力保護,但從民法的基本原則出發,應將這種損害賠償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合同法》第113條規定,“賠償損失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3)減輕損害原則。也叫采取適當措施避免損失擴大原則,是指在一方違約并造成損害后,受害人必須采取合理措施以防止損害的擴大,否則,受害人應對擴大部分的損害負責,違約方此時也有權請求從損害賠償金額中扣除本可避免的損害部分。也就是將減輕損害作為受害人的一項義務看待,并以此限制違約方的賠償責任。《合同法》第119條也作出了明確規定,“當事人一方違約后,對方應當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采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當事人因防止損失擴大支出的合理費用,由違約方承擔。”
(4)損益相抵原則。又叫損益同銷,是指受害人基于損害發生的同一原因而獲得利益時,應將所受利益從所受損害中扣除,以確定損害賠償范圍。這是確定賠償責任范圍的重要規則。根據這一規則,違約既使受害人遭受了損害,又使受害人獲得了利益時,法院應責令違約方賠償受害人全部損害與受害人所得利益的差額,這是凈損失、真實損失,但并不是減輕違約方本應承擔的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都沒有規定損益相抵原則,但基于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平原則,應承認此原則。具體地說,違約損害賠償地目的是補償受害人所遭受的損失,并非使受害人反而因此而受益。由于同一違約行為既遭受損失,又獲得利益,如不將利益予以扣除,就等于讓受害人因違約行為而受益,這是違反違約損害賠償的本意和目的的。因此,必須采取損益相抵原則。
(5)責任相抵原則。是指按照債權人與債務人各自應負的責任確定責任范圍。《合同法》第120條規定,“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就是責任相抵原則。同時應明確,在我國合同法理論上,責任相抵是一種形象的說法,不是指當事人的責任抵銷,是在確定各自應負的責任基礎上確定賠償責任。
關于這個問題就介紹到這里,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大家遇到工程合同違約的情況時不要緊張,可以根據以上的建議尋找對策。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其他的在法律上面有困惑的問題,或者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社部:努力實現至2020年農民工工資基本無拖欠目標
2020-12-01軍人結婚上哪申請
2021-02-01國有控股企業能破產嗎
2020-11-15無效合同可撤銷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區別
2021-02-14父親被判刑可以申請變更撫養權嗎
2020-12-19重組家庭繼子女有沒有代位繼承權
2021-03-25代位繼承的效力如何
2021-03-06安置房拆遷有什么規定
2021-01-22競業限制承諾書有效嗎
2021-02-26對外承包工程能否對外派遣勞務
2021-01-07試用期離職老板不簽字怎么辦
2021-02-28勞動糾紛調解手續有哪些
2021-02-02人身保險利益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2車上貨物責任險的理賠
2021-02-28轎車超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4怎樣判斷保險合同成立
2021-01-23人身保險的保險人有代位求償權嗎
2020-12-05校方責任險責任認定案例
2020-11-23怎樣簽訂土地轉讓協議
2021-01-07哪些空掛戶可以獲得拆遷補償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