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今年1月初,“1號店”網站的中國銀行貴金屬旗艦店銷售收藏金條出現超低價金條銷售“烏龍”信息,使得消費者迅速作出反應,紛紛下單訂購并付款。但原本“商品在下單后1-2天內發出”的承諾卻未兌現,消費者等來的是“1號店”的短信通知:因系統問題訂購無效,故訂單取消,支付金額退回,每張訂單100元返利余額作為補償。但“1號店”這樣的短信通知難以說服網購金條的消費者,其中魯先生等六位消費者將“1號店”告上法庭。“1號店”辯解,被告只是網絡交易平臺提供商,其只是提供服務,不是賣方;即便是賣方,原告下單行為只構成要約,合同尚未成立;本案發生原因是因“1號店”網站系統升級過程中發生故障,導致已被中國銀行(入駐商家)因價格標識錯誤而撤銷下架的金條商品錯誤上架,而引發消費者進行錯誤訂購。
【法院判決】
法院審理認為,原告下訂單為要約行為,因被告或者旗艦店未作出有效承諾,故該網絡購物合同尚未成立。本案中,原告所下訂單的交易對象為旗艦店,假設系旗艦店發出的商品信息,則該信息已構成要約邀請,在原告完全按照要約邀請下單即發出要約后,旗艦店又取消訂單拒絕承諾,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構成締約過失,應當向原告承擔締約過失的責任。因審理中被告明確表示拒絕向原告披露旗艦店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按照法律規定,旗艦店的締約過失責任應由被告先行賠付。審理中被告自認該商品信息系因被告自身系統升級發生故障導致已下架商品以低價格上架,致使原告下單,對此被告未舉證證明;即使被告所述屬實,被告也未盡合理注意義務,應承擔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瑕疵的賠償責任。最終,法院綜合考量糾紛產生的原因、被告過錯的樣態、原告付款的數額及其維權的成本和難度等因素,按照社會一般公平觀念所能普遍接受的賠償標準,酌情確定被告應賠償的數額,對涉及的六起案件作出一審判決,駁回魯先生等六原告要求被告“1號店”交付實物或者賠償可得利益損失的訴訟請求;被告“1號店”分別賠償魯先生等六原告直接損失2196元至4461元不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患糾紛案件應注意的問題
2021-02-10欠錢不還夫妻倆離婚怎么辦
2020-11-25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是在什么時間可以做
2021-03-23變更小孩監護人必須滿足的條件
2021-01-05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有沒有區別
2021-03-10交通肇事如何賠償
2020-12-24對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服怎么辦
2021-02-06約定競業禁止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1遭遇空頭支票時怎么辦法官支招
2020-12-10什么合同為格式條款合同
2021-02-09火車脫軌壓毀房屋,列車長承擔責任嗎
2020-11-29辦理抵押需要扣留房產證嗎
2021-01-14勞動者違約離職應賠償哪些損失
2020-11-11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后應該如何辦理轉移手續
2020-12-24外企存在勞務派遣關系是否合法
2021-01-07單位裁員怎么計算失業補償金
2020-12-14試用期應定為多久?
2021-02-22勞動仲裁輸了可以打幾年
2021-02-25產品責任險的由來和發展
2020-11-18《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中罰款5至30萬的情形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