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實務中雖支持違約精神損害賠償,但是其適應應當加以必要的規制,不是任何違約行為都能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對其應區別對待予以權衡。合同的本質之一就是等價有償,只有對那些包含精神利益或者以精神利益為主而締結的合同,才能考慮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問題。審判者,居中裁判,因此即便支持精神損害賠償,也要考慮原、被告雙方利益平衡,對賠償額度有一個合理限度。審判實務中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予以把握:
1、分清合同性質、類別
根據本人了解到的生效判決及結合理論界的一些觀點,適用違約精神損害的合同類型主要是消費合同、服務合同,合同主要涉及人身,因違約導致相對人人身權遭受重大損害,因人身所受傷害帶來心靈上的創傷或精神上的痛苦,具體總結如下:①人身權利受損產生的精神利益損害,如旅客運送合同、雇傭合同違約造成身體和生活上的不便和不適,如醫療服務合同,違約導致人身生命與健康的喪失;②目的性合同,如旅游合同、裝飾裝修合同等目的是提供安寧快樂和期待的精神利益,違約會造成受害人失去滿足的痛苦;、如丟失骨灰、丟失僅有的遺照等合同目的為了寄托某種情感或哀愁,違約使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殊物品永久滅失;如整容、醫療合同目的為了解除痛苦或麻煩,違約則使相對人繼續遭受相同或更大痛苦;③為婚慶、葬禮提供特殊意義活動的服務合同。
2、把握損害的嚴重程度
精神利益是無形的,因而,準確界定“嚴重”程度,做到精細量化,是不切實際的。但是,“嚴重”程度不明確、不確定,實務中就難以操作,同時法官的考量范圍、學識、經驗等差異存在,更易造成同案不同判的現象。司法實務處理中,我們可以以侵權造成精神損害需要賠償的標準為參考,根據社會的一般觀念、大多數人的通常感受以及當地的歷史文化傳統及習俗加以判斷,并結合個案的實際情況,依靠自己的職業素養、學識水平、工作經驗、受害人的本身反應和外部表現,最終綜合做出裁判。
3、恰當界定賠償數額
人的精神不能折合成物和金錢,精神損害賠償也無法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但精神損害賠償應具有補償性和撫慰性。在確定違約精神損害賠償的具體數額時,要對影響精神損害的不同因素予以區別考慮,注重從實際出發。筆者認為,應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應考慮對受害人是否能夠起到精神撫慰的作用;另一方面考慮對違約方在合理的基礎上是否起到了制裁作用。賠償的數額主要考慮從賠償目的、精神損害的嚴重程度、當地社會經濟水平、違約方過錯程度、受損害方有無過錯、合同價值、違約的收益、違約情節及違約人的經濟能力等等方面予以確定。賠償數額要確實、可行,同時也要有所限制,即要保護受害人利益也不要損害致害人的合法利益。
總之,面對法律生活中不斷涌現的違約精神損害,司法實務者在尊重人的尊嚴和精神利益的同時,要利用理性的分析,嚴格適用違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以夫妻共同財產購買的商業保險利益怎么分
2020-12-01船舶未解除抵押可以轉讓嗎
2021-02-18經濟犯假釋流程是什么
2021-03-05放棄繼承聲明能反悔嗎
2020-11-16休產假期被裁員怎么賠償
2021-01-15房產抵押能否對抗財產保全后的執行
2021-02-12企業承包與租賃合同區別具體在哪些地方
2021-01-01顧客在商場摔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4集資房上市要交什么錢
2021-01-04勞務外包用工單位要繳哪些稅
2021-03-09未取得駕照簽訂機動車意外險合同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5投保人和保險人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6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22順利理賠八大秘訣
2020-12-20外資保險公司 未按照規定公告罰款多少
2021-01-19保險公司怎么確認騙保
2020-12-23可否要求退還保險金
2021-01-15保險公司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5關于保險詐騙罪的一些法律常識
2021-03-02買保險被騙怎么辦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