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無民事行為能力通常是出現在夫妻婚后,畢竟要是一方一開始就不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話,自然是不能辦理結婚登記,領取結婚證的。那在一方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情況下,若想要離婚的話此時應該要如何離婚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具體了解吧。
一、一方無民事行為能力要如何離婚
夫妻中一方無民事行為能力怎樣離婚?
1、夫妻一方有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情況,只能提起訴訟離婚。
《婚姻法》規定的離婚,要求是夫妻自愿離婚,如果一方已經沒有民事行為能力,就談不上自愿了。由此可認為,夫妻一方無民事行為能力,就不可以通過協議離婚,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的其他親屬不能代理其進行離婚協議。在這種情況下,如夫妻中一方有無民事行為能力,向婚姻登記部門提出離婚登記申請的,婚姻登記部門不予受理,應告知他們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2、在訴訟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的親屬首先要確定法定代理人代其訴訟。法定代理人的范圍:父母、成年子女、有撫養關系的成年兄弟姐妹,如果沒有上述范圍的法定代理人,可根據民法、民訴法規定的方式確定法定代理人。
3、這種離婚訴訟,可以協議結案。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的法定代理人可以與對方就離婚、子女撫養、財產分割等問題達成協議,如不能達成協議,可由法院直接判決結案。
二、配偶有精神病怎樣離婚
配偶患有精神病的情形有以下三種情況:
1、婚前曾患過精神病,婚后因受某種刺激復發;
2、婚前未曾患有精神病,婚后因某種強刺激或外傷造成精神病;
3、因精神病遺傳而在婚后患精神病。
因婚前患過精神病或因家族有精神病遺傳患精神病,不論是否隱瞞,均不是準予或不準予離婚的理由。《婚姻法》規定的離婚是“感情確已破裂”的原因是由配偶患有精神病所致,離婚的理由是可以成立的。
因配偶患有精神病而提起離婚訴訟的,應首先解決好精神病病人的監護人、生活起居等問題,絕不能因離婚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離婚,是處理解決夫妻身份問題,必須由本人親自進行,其他人是不能代為行使的,但是,因精神病人的特殊情況,也應當尊重其權利,如果是間歇性精神病,應當在其精神正常的時間進行訴訟,如果是無訴訟能力或者是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應由其父母、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有撫養關系的兄弟姐妹代為訴訟。
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在一方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情況下其實也是可以離婚的,只不過此時不能通過協議方式離婚,要想解除婚姻關系的就只能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讓法院做出相應的判決。此時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一方是由其法定代理人代其訴訟的。
分居多久可以離婚,法院在什么情況下才會判離婚
訴訟離婚需要哪些材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房貸款辦理流程是什么
2020-12-03雇傭童工發生事故雇主應負的責任有哪些
2021-02-03購入固定資產是否交納印花稅
2020-11-08父母離婚后法定監護人有哪些權力
2021-02-05夫妻房屋贈與有效嗎
2021-03-12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0-12-05擔保合同的擔保期限怎么確定
2021-02-22超過可撤銷合同時效怎么處理
2021-01-06村長利用村民名義騙取扶貧貸款構成何種犯罪
2021-02-11待崗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2-16公司裁員賠償規定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22勞動仲裁申請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03人壽保險的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4海洋運輸貨物有幾種保險
2020-12-08定值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21訂立保險合同分哪些階段
2021-01-12保險合同能變更嗎 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1-01-22如何處理保險理賠爭議
2021-01-15重復保險的對象
2021-01-01新型人身保險產品是重要的創新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