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律師可以更好的將法律事實呈現給法官
如果法官能直接根據當事人陳述就分清是非的話,那肯定不需要請律師。但問題是,大部分人能讓法官分清是非對錯嗎?如果你覺得,你有信心可以讓法官分清是非對錯,完全沒有必要請律師。
生活中,往往存在很多重大復雜疑難的案件,你自己本身是說不清的,可能連其中的法律關系也理不清,這就需要專業的人幫你梳理、制定策略,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
很多當事人缺乏專業的知識,到了法庭上重點把握不清,本末倒置,而庭審又是有時間限制的,司法資源本來就有限,法官不可能無休止的把時間浪費在這些缺乏法律素養的人身上,否則司法效率將極大的打折。
如果案件事實是1+1=2那么簡單的話,法官完全可以分辨。但現實生活中哪有1+1=2這么簡單,很多時候甚至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
而律師擁有法律專業的知識,知道該怎么樣才可以讓法官更快的了解案件的真實情況,甚至更深入的了解。
二、防止出現不公正的情形
試想,如果沒有律師,案件都是雙方當事人自行參與,而當事人本身缺乏法律知識,那么審理案件的裁判者,很有可能出現司法腐敗。
也就是說,裁判者可以欺負你不懂法律,讓你輸的不明不白,而你作為普通人精力有限,又不是專業的,很可能就不了了之。
三、打官司并不是情感上是非對錯的區別,而是事實如何認定與法律如何適用的問題
打官司并不是靠的感情上的是非對錯區,也并不一定你有理你就贏。很多時候,打官司重視的是法律事實。而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有時候不一定完全一致。舉個簡單例子,比如你借給別人10萬元,但是沒有任何借條等能夠證明借款合意的證據,你僅拿著轉賬記錄去法院起訴要求對方償還借款,法官即使從情感上相信誰是誰非,但也無法判定你能贏。
因此打官司法院的判決并不是世俗價值的判斷,而是法律價值的判斷。通過雙方的陳述,以及相關的證據,進而認定相應的法律事實,再對照相應的法律規定,做出最后的判決。
很多人單純的以為,法院是從感情上的是非對錯判斷案件的。這是對法律的嚴重誤解。
法官所說的酌情處理,確實很多都屬于自由裁量權,但并非就是隨心所欲的。
我們以常見的交通事故案件來看,一般發生交通事故涉及民事賠償,賠償的時候會涉及一些費用的計算,當然醫藥費之類的根據醫藥費發票算就可以了。但是法律上還規定了營養費,誤工費,這些費用很多時候是沒有實際證據的。醫生往往在病歷上寫:病人需要補充營養,需要休息7天。ok,那補充營養補充多少合適?休息7天,病人根本沒有固定工作,打一天雜工干一天農活,你如何計算誤工費?這個時候就需要“酌定”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合同具有哪些要素才生效
2021-02-18道路安全法有關酒駕的處罰規定以及機動車代號及交通違法處罰分值
2021-01-01董監高損害了公司利益怎么辦
2021-01-06用益物權有哪些特征
2021-02-03取保候審是犯罪情節輕的嗎
2020-12-03夫妻婚內借條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22老公有外遇要離婚,妻子怎么搜集離婚證據
2021-01-12交通事故放車協議
2021-03-16婚內出軌是否影響財產分割
2021-03-01可以注銷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的情形
2021-02-24終止勞動合同是否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呢
2021-01-18員工辭職是否確認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0自然災害損失可獲得哪些保險賠償
2021-02-08如何完善保險人對免責條款的了解
2020-12-23對保險合同效力有什么規定
2021-01-05單位沒有給員工交保險,可以補償多少
2021-02-06土地承包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08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有什么重要意義
2021-01-16一個宅基地分戶后拆遷怎么補償
2020-11-19泰州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評估技術細則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