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不是家務事,只要使用暴力傷害他人就是侵害人權的違法行為,需要公權力干預和制止。
誤區二:家庭暴力主要發生在落后地區和沒文化的人身上。
(“只有沒有知識的人才會打老婆”、“家庭暴力在農村比較普遍”。)
家庭暴力反映的是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象。事實上,所有人群中都有可能發生家庭暴力,富裕和教育良好的人也有可能是施暴者或受害者。
誤區三:大多數受害者自己也有過錯
這是施暴者經常用以自辯的借口。其實他們所指的“過錯”,往往是以不平等的性別規范和男性標準界定的,例如不順從、沒有服侍好丈夫和家人、自主外出娛樂交往等等。這些根本就不是婦女的過錯;即使婦女真的有錯,也不是遭受暴力的借口,任何人都無權使用暴力對待他人。
誤區四:施暴者是因為脾氣不好或是“有病”
施暴者中真正“有病”的人只是極少數,脾氣不好也不是理由,他們不會在公共場所對別人施暴,更不敢想給他壓力的客戶或上司施暴,而只是向比他們更弱、難以反抗的妻子或伴侶發泄。
誤區五:受害者不遠離開暴力關系,說明她們太軟弱。
婦女忍受暴力是因為種種限制,如就業、經濟、孩子住房上學等問題,并不代表她們不愿離開、或喜歡受暴。受害人的人身安全沒有保障,或者不能獲得基本的生存條件,或者不能為社會所容的話,她們就不得不放棄離開。
誤區六:也有女人對男人施暴,現在到處都是“妻管嚴”
婦女對丈夫或男友施暴的現象確實存在,也同樣應該反對。不過,我們應該看到:從統計上看絕大多數家庭暴力是男性對女性實施的。男性總體上享有比女性更好的權利和地位,這造成了男性對婦女暴力的普遍性。而女性在總體上從體力到地位、權利都處于劣勢,女性對男性的暴力只是個別現象。
誤區七:干預家庭暴力最重要的目標和原則是維護家庭和諧
離婚和分手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事情,因此,即使發生了家庭暴力,很多人仍然寄希望與夫妻雙方能言歸于好。但是,我們首先要明白,人首先是獨立的個體,其次才是某個家庭關系中的角色,家庭關系不應成為暴力不受干預的擋箭牌,干預家庭暴力最重要的目標是保護受害人。
誤區八:丈夫打妻子不對,但父母打孩子可以理解。
隨著社會對配偶暴力關注程度的提高,人們對配偶暴力甚至戀愛關系中的暴力相對比較敏感了。但是父母對子女的暴力仍被很多人認為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其實,對兒童的暴力是對兒童權利的侵犯,我國在1989年簽署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就明確規定禁止對兒童一切形式的體罰。對兒童的暴力也有基于性別的暴力,女孩受暴往往與男孩偏好、性別歧視有關;男孩受暴則與“望子成龍”“不打不成器”等支配性男性氣質的養成有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返還草原的補償款是侵權糾紛嗎
2021-01-31銷售圖書是否需要出版社授權書
2020-12-28主要責任不要諒解書會坐牢嗎
2021-01-08業務委托書可以背書轉讓嗎
2021-01-25欠條過期了還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5交通事故應由誰管轄
2020-12-12主合同與擔保合同在效力上有什么關聯
2021-01-05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1-08農村老人去世后,其拆遷安置房子女該如何分配
2021-01-24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的具體內容
2021-03-18勞動合同過期半年沒有續簽怎么辦
2021-03-14試用期結束被辭退會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06無故解雇員工如何補償
2021-02-28退休前欠的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1出事故了修車花了八萬多,第二年保費怎么加
2021-02-18法律對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3保險合同生效程序
2021-02-25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是否能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1-17女朋友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的受益人嗎
2021-02-05一波三折的保險理賠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