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公民的姓名雖然不是獨一無二的,但同樣也是受法律保護的。我國法律中規定的有姓名權,同時也對侵犯姓名權的行為進行了打擊。那么侵犯他人姓名權的是否要受刑事處罰呢?律霸小編將在下文中為您解答。
一、侵犯姓名權要受刑事處罰嗎
姓名權是一項民事權利,《民法通則》第99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冒用。所以,侵犯姓名權是不會受到刑事處罰,但公民的姓名權受到侵害時,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二、侵犯姓名權的表現方式
(1)干涉他人決定、使用和變更自己的姓名。干涉他人姓名就是針對他人姓名實施某種積極行為,阻撓他人行使自己的姓名權。它包括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干涉 他人決定自己的姓名,強迫他人命何名或者不命何名;二是干涉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強迫他人使用或不使用正式姓名;三是干涉他人改變自己的姓名,強迫他人改 變或不改變自己的姓名。例如干涉養子女決定和使用其姓名,干涉被監護人決定和使用其姓名等。
(2)盜用他人姓名。未經權利主體的同意或授權,擅自以權利主體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或從事不利于權利主體、不利于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即是盜用他人姓名的行為。盜用他人姓名,行為人通常出于某種不正當目的,行為的結果則直接損害他人或社會利益。
(3)假冒姓名。假冒他人姓名是冒名頂替、冒充他人姓名進行活動,如使用他人的姓名填寫旅店的登記表格,以他人的姓名進行社交活動。在冒充他人姓名的情況 下,侵權人常常利用他人對知名人士的尊敬、羨慕、信任,使用某知名人士的姓名進行各種活動。在實踐中利用與他人同姓名的條件冒充他人實施行為,利用與他人 姓名容易相混的條件冒充他人,以及利用他人的身份和名義從事某種行為,也應認定為假冒行為。
對于侵犯姓名權的行為是不會受到刑事處罰,但可根據《民法通則》要求侵權人停止侵權,賠償損失。在索取賠償的過程中,受害者需要確定該行為對自己的損害程度,再決定索賠的數額。如有不明的地方,小編建議登錄律霸平臺向專業的律師求助、收集證據,確保在您的權利受到損害之后能及時阻止該行為,同時獲得相應的賠償。
如何判斷是否侵犯了姓名權?
侵害姓名權怎么救濟
侵犯姓名權怎么賠償,賠償范圍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肇事司機逃逸該怎么做
2021-03-03公司不續簽合同是否有賠償
2020-11-28履約保證金不等同于違約金
2021-03-22物品借條的標準格式
2021-02-16人身侵權按城鎮賠償有什么
2021-02-19如何確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效力
2021-01-20交通事故精神損失費最多賠償多少錢
2021-02-16房產抵押給私人還能做二押嗎
2021-01-05交通事故單位如何賠償
2021-01-25小區違章建筑如何處理
2020-11-22軟件偷偷打開攝像頭竊取用戶信息違法嗎
2020-11-22發錄用通知的注意事項
2021-01-19勞務分包內部承包協議是否合法
2021-02-03公司未給員工足額繳納社保會承擔哪些責任
2020-12-16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如何認定
2021-01-25保險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是什么
2021-01-09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2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07藥品超出保險條款范圍 法院判決保險公司賠償
2020-11-24辦理交通保險理賠符合的要求是什么
2021-02-07